围产门诊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围产门诊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秦江丽

新疆石河子地区下野地人民医院832061

摘要:目的探讨围产门诊系统管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围产门诊有详细登记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共120例,将初产妇平均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均为60例,给予对照组孕妇来院检查时提示下一次产检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没有专门的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孕妇采用系统化管理护理模式,提升孕妇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指导。对两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分娩结局进行探究。结果研究组初产妇产前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初产妇孕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转变初产妇的生育观念,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同时降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产门诊护理;初产妇;分娩;结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围产门诊有详细登记的初产妇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120例,所有产妇均于早孕期间来院检查并于我院顺利生产,排除首次入院检查时发现有妊娠高危因素、遗传病、传染病、异位妊娠等初产妇。将初产妇品均分为两个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初产妇均为60例,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于初产妇来院检查时提示下一次产检时间、注意事项等,不做专门的护理;研究组采用系统化管理护理模式,尤其注意加强对初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

1.3观察指标

采用SAS和DS分别于建档时和产前对两组初产妇进行心理状况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对所有初产妇观察至产后,记录分娩结局,包括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和母婴结局(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二、结果

2.1两组初产妇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三、系统化管理

3.1组建系统化管理护理小组

选择护士长和护士组建系统化管理护理小组,全面学习和掌握系统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并制度护理方案。研究组自首次来院检查时即建立详细的初产妇档案,用于记录初产妇自怀孕至分娩的各项具体情况及各次检查结果。

3.2阶段性健康教育

根据初产妇孕周,由护理小组进行统一的、阶段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以培训的方式实施,划分孕12周前、13~28周、29~38周、产前4个阶段。孕12周以前,主要进行常规的健康知识普及,向初产妇讲解早孕期保健、营养需求、作息管理、运动注意事项等,详细向孕妇说明早孕期不良反应,并讲解缓解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另外,提示初产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各项手续的办理,包括保健手册、准生证等。13~28周重点介绍孕期常识、产检周期、胎儿健康等知识,并详细说明每次产检的时间、目的、方法、检查结果的影响等,指导初产妇做好自我孕期管理,加强营养,同时留好紧急联络电话,以便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迅速与院内取得联系。

3.3加强孕期随访

孕期随访主要针对于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存在明显心理不良状态、文化程度低、健康知识接受慢等初产妇,了解其孕期的依从情况及疑问等。同时,随访还针对研究组所有初产妇实施定期的电话跟踪提醒,提示初产妇产检时间、需带资料、注意事项等。

四、讨论

围产门诊是医院内初产妇服务的主要科室,对初产妇健康生育的管理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围产门诊初产妇的护理当中,旨在通过全面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强化医护人员对围生期产妇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重视性,加强与初产妇的沟通,尽可能多地进行围产保健知识的传授等,以实现优生优育、优化分娩结局的目的。系统化管理中的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初产妇孕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加强健康教育一方面辅助改善初产妇不良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也有效地转变了初产妇的生育观念,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P<0.01)。同时降低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凤兰.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作用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4:680-681.

[2]金梅.助产士参与产前门诊对初产妇分娩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3,17(12):2171-2172.

[3]张爱香.围产期初产妇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