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开滦物流中心,构建古冶区域物流产业新格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依托开滦物流中心,构建古冶区域物流产业新格局

晏家骐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流中心河北唐山063100

摘要:2008年以来,开滦物流产业以国家物流产业政策为导向,按照调整转型、做大做强的战略方针,依托自身优势,形成了完整的对内、对外功能齐全的生产服务性、综合服务型物流体系。

关键词:物流中心;产业;格局

一、开滦物流产业的发展

开滦物流拥有专业人才队伍、优良的供销配送基础设施和上下游网络。目前,物流从业人员2560余人;现有自营铁路线路425公里,内燃机车43台,年运输能力5000万吨以上。拥有京唐港业主码头,有效配煤加工和存储场地面积3.4万平方米,存储能力约10万吨,煤炭年过港能力500万吨以上。拥有仓储面积52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自有和加盟社会运输车辆1500多辆,联运配送车运量1500万吨。已经建成5000万吨规模的曹妃甸动力煤储配煤基地和3000万吨规模的唐山湾炼焦煤储配基地;在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北和香港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拥有大量的上下游客户群资源和营销网络。

近年来,开滦物流按照生产服务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定位和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的发展目标,践行“煤炭供应链管理、战略储配体系、市场交易体系”三位一体发展新模式,积极发展煤炭专业物流、物资仓储加工和逆向物流、运输服务物流、国际物流等四大业务板块,努力构建“煤路港航”一体化运作、“一专多元”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2012年现代物流产业收入达到1032亿元,为开滦经济总量的提升,为集团转型发展,为开滦在煤炭行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争先进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开滦物流是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中国物流百强第五名,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示范企业、中国煤炭行业首批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开滦物流的迅猛发展不仅支撑了集团公司转型,打造了“开滦物流”品牌,而且引领了煤炭物流产业升级,为能源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开滦物流中心现状分析

开滦物流中心是发展开滦物流产业的窗口和两点,按照开滦集团物流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了仓储交易、物流运输、逆向物流和、电子商务和物流金融四大业务板块。

1、基础设施

开滦物流中心周边公路5条、铁路3条且均与国道和京山线相通。拥有箱式货车、自卸翻斗、大型平板载重汽车等配送车辆30余部,一次性运输能力达300余吨,可直接掌控运输社会车辆达400余台。拥有大型仓储库11座,露天钢材货场堆场5个,总仓储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中室内仓储面积3万余平方米,储存品种达40大类,6000余个品种,钢材3万余吨。拥有叉车、汽车吊、龙门吊、天车等吊装设施20余台,一次性货物吊装能力500余吨。

2、业务种类

(1)工业品贸易基地:主要包括钢铁、矿山、工业通用零配件的商贸业务。坐落在园区内的钢材交易市场包括存储、加工、交易功能,开滦物流中心钢材交易市场具备打造古冶区域最大的钢材交易基地的优势和潜力。

(2)工业民用品仓储基地:物流中心现有存储场地近15万平方米,保管保养经验丰富、人员队伍技术过硬、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内控体系,适合各种类物资的存储。目前,仓储交易先后为北京宇通物流公司、唐钢不锈钢厂等多家厂商代储生产原材料、产成品百余种,总代储量达2万多吨。在民用品存储方面,为唐百集团、古冶腾达超市、爱玛电动车等存储各类物资百余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3)货物集散、中转、运输基地:物流中心拥有各种起重吊装设备完善,自有和掌控的运力丰富,库内自主铁路直通全国各地,开通了国内数十条配载线路,每台车辆均加装GPS定位系统,可随时调控运力资源。可开展零散货物运输、大宗物资运输、货运场站服务等,年运营收入2亿元。

(4)废旧金属及设备分拣、加工基地:在逆向物流方面已经实现了对开滦集团废旧金属的统购统销,建立了完善的购销体系,与承德兆丰等大型钢铁公司建立了资源互换战略,通过二次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用于销售或生产需要,降低市场采购成本。

(5)正在运营中的开滦物流网:我们拥有自己的商务网站,已经与互联网对接。①该网站可以发布各类物流商务信息,如车源、货源信息等,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服务。②该网站可以发布开滦集团采购信息,为开滦集团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服务。③该网站实行会员制管理,商务网站模式运营,各会员单位可以免费发布产品信息和需求信息,免费为会员产品做广告。开滦物流网为所有与开滦集团有商务活动的企业和商户搭建了一个便捷、快速、直观且节省费用的商务活动信息交流平台。

(6)物流金融基地:通过代理采购、质押监管等物流金融业务带动仓储、配送等实体物流发展,形成了集提运、发货、监管、仓储、吊装、融资、保险为一体的整链物流模式,各物流节点均产生收益。

三、区域环境及可行性分析

古冶区经济发达,企业众多,但是在物流运输资源整合和物资采购形成规模等方面还需要有一个龙头企业来发挥领军作用。通过物流运输和物资采购资源的整合,使开滦物流产业与古冶区域企业形成一个协调联动的业务整链,并通过业务的链接发挥物流金融衍生品种的融资功能,为各个企业服务。

下面介绍三种开滦物流中心为区域各企业服务的合作模式。

(一)开滦物流中心可以为古冶区域企业在进出物资及产品运输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合作模式:开滦物流中心在多年的经营中已经与区域内多家运输车队、货运服务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联盟,通过专业的物流运输策划能力制定准确高效的运输计划,合理调配运输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的第三方物流服务。(1)承接大宗物资运输:如地销煤拉运、京唐港煤炭集港运输等。(2)专业化物资运输:危化品运输等对运输和存储条件有比较苛刻的要求的业务,物流中心能够完全满足客户要求。(3)零散货物运输:物流中心拥有自己的货运服务处,主要功能是借助物流运输信息平台搜集发布运输供需信息,开展货运代理业务。物流中心货运服务处自主及可掌控的社会运力丰富,已经开辟国内多条运输线路,可实现双程配载,能够承揽各种零散货运运输业务。

(二)开滦物流中心可以为古冶区域企业在各类物资及原材料采购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开滦物流中心隶属于开滦物资分公司,开滦物资分公司是开滦集团从事物资采购的专业化二级公司,每年物资流转额100多亿元,涉及常耗物资4万余种,目前采取通过招标实现代储代销的采购方式。开滦集团与近2000家供应商多年来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这些供应商与开滦集团形成的合作关系较单纯的市场采购行为在采购及时性、准确性、特别是降低采购资金风险,提高采购物资性价比上均具备优势。代储代销是对物资统一招标,与中标供应商签订代储协议,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从而规避市场风险,有效降低储备资金占用,保证物资供货及时性,避免形成物资积压和报废。物资分公司专业的采购人员、稳定的采购渠道、优质的供应商队伍、科学的采购模式能够为各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性价比高的物资。

合作模式:在具体实施上,借助开滦物流网,物资需求企业通过网络提报计划,由物流中心汇总归类后形成批量采购,按照年度、月份、临时计划三类满足不同企业对采购物资的需要。同时开滦物流中心的运力支撑能够为各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配送服务。

(三)物流金融相关业务

1、订单融资:订单融资是指企业凭信用良好的买方产品订单,在技术成熟、生产能力有保障的条件下,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供企业购买材料组织生产,企业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合作模式:古冶区域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与物流中心签订购销合同,企业取得购货订单;企业持购销合同和购货订单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确认合同、订单的真实有效性,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后发放贷款;企业与银行签订订单融资合同及相关担保合同;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须按合同规定用途支用贷款;物流中心或物资分公司支付货款,银行在专用账户扣还贷款。

2、质押监管:是指出质人(货主)以合法占用的货物向质权人出质,作为质权人向出质人授信融资的担保,监管(保管)人接受质权人的委托,在质押期间按质权人指令对质物进行监管的业务模式。开滦集团具有信誉优势和场地优势,且开滦集团在唐山各区域的存储场地均可统一调配作为质押监管场地,我们可将区域内有质押监管需求企业的质押物存储在物流中心,利用物流中心的质押监管资质为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解决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古冶区作为原料工业生产流通基地,发展质押监管业务应该大有可为。

合作模式:在具体实施上,物流中心与区域内具备资质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协助出质人办理质物移交,向合作银行申请向出质人发放贷款,履行好质物日常监管职责。

参考文献

[1]PanosKouvelis.MeirJ.Rosenblatt.AMathematicalProgrammingModelforGlobalSupplyChainManagement.ConceptualApproachandManagerialInsights[J].SupplyChainManagement.Models.Applications.andResearchDirections,2005:245-277.

[2]DavidJ.C1oss,MorganSwink,AnandNair.TheRoleofInformationConnectivityinMakingFlexibleLogisticsProgramsSuccessful[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LogisticsManagement,2005,35(4):258-277.

[3]李学伟,曾建平,卢勃著.中国物流交易模式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