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覃清

覃清(南充市嘉陵幼儿园,四川南充637500)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对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都具有定向、组织和调节等作用。注意也与感知等心理过程一样,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而且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智力发展水平。幼儿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以及经验不足,他们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倘若再加上教育上的疏忽失当,幼儿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呢?

一、防止无关刺激物的干扰

游戏时不要一次呈现过多的刺激物;上课前应先把玩具、图画书等收起放好;上课时运用的挂图等教具不要过早呈现,用过应即收起;对幼儿更不要出示过多的教具。为幼儿创设合适优美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物,幼儿的注意力易被新鲜、强烈多变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应将活动室布置得醒目、整洁、美观,又不能过于华丽、繁杂,使人眼花缭乱。日常生活中,注意室内玩具的收藏,分门类放置、井井有条;教师的服饰要美观、得体;教师的动作要适度,肢体语言应优美、准确,才能感染幼儿。

二、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制定合理的起居生活制度,使幼儿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晚间不让幼儿多看电视,或看的太晚;星期天不让幼儿外出玩得太久。要使幼儿的生活有规律,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等活动,防止注意力分散。

三、实现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维持注意的持久性

教师可以运用新颖、多变、强烈的刺激,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首先用有趣的活动、生动的语言或形象直观的教具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提出预定的活动要求,以发展其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意志努力,容易引起疲劳,同样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两种注意的特点,引导幼儿实现两种注意的交替,从而维持注意的持久性。

四、加强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基本功,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地听,并有常听常新之感。因此,教师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切忌信口开河、无中心、絮絮叨叨,致使孩子因为厌听而分散注意。

有一次,为了纠正幼儿坐姿,笔者把小朋友比成一棵棵小树苗,问:“你们看见公园里的树有的笔直笔直的很神气,有的弯腰驼背没精神,什么原因呢?”经过议论,小朋友领悟到教师是要求他们挺起胸,坐端正,将来才有健壮的身体。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有助于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如:音乐教师能流畅地弹奏乐曲、演唱富有表现力、有饱满的情绪等,都能唤起幼儿的学习愿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语言课的讲述技巧也很重要,语调要有变化,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对于个别注意力分散的幼儿,切忌用大声呼喊幼儿姓名,或中断教学等方法纠正,否则会使全班幼儿注意力分散。

五、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注意力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太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屡见不鲜,耳熟能详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侯,总是应付或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非常的专心。因此,应该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注意力结合起来。

六、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对他们喜欢的游戏常表现出长时间的注意。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让孩子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以坚持71分钟,而且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游戏活动方式很多,比如传统游戏———让孩子“找回不见的玩具”,便是一种简单易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并教孩子点清玩具的数量,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记住玩具的种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一样或几样玩具。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忆、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而实用。

在其它游戏活动中,如“迎接小客人”、“奇妙的口袋”、“玩具店”、“五子旗”、“玩游戏棒”、“听录音”、“折纸”等也都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理论、经验,再去指导实践,并在教学中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