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脊柱损伤的CT扫描诊断

娄文科(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75-01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因此,要求对损伤的范围、骨折移位的程度及椎管受累情况等能作出明确判断,以便及时正确地进行处理。对临床症状轻微无神经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做局部x线正侧片观察即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治脊柱损伤患者4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伤后就诊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6小时。

1.2损伤原因与部位为车祸30例,高处坠落伤12例,摔伤2例,其他3例。损伤部位为颈椎20例,胸椎14例,腰椎12例。

1.3骨折分类压缩性骨折29例,粉碎性骨折12例,骨折错位5。

2CT表现

2.1压缩性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以胸腰段多见骨折处多位于椎体前上部,椎体呈楔状变形。CT表现为局部椎体轮廓不连贯,椎体前半部骨折块被挤压向周边移位,椎体上部骨皮质不完整,椎体前方可见断裂移位的骨片,骨松质因压缩而变致密,骨小梁排列紊乱。

2.2粉碎性骨折又称爆裂骨折,多见于直接暴力作用。主要累及脊柱前、中柱,CT可与单纯压缩性骨折区别。CT可显示普通X线和MRI不易发现的骨折线和碎骨片。受力以轴向压力为主,有时伴有屈曲旋转。平片虽表现为椎体楔形变,但椎体前后部均有变扁,椎体后缘高度减低,椎弓根间距变宽。该型常使椎管结构不完整,常有碎骨片破入椎管内,与压缩骨折截然不同,并见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改变。椎板骨折位于棘突附近,椎弓根间距增宽,骨碎片使椎管狭窄。CT扫描可显示椎管内出血以及平片不易发现的椎小关节绞锁。

2.3骨折错位脊椎骨折时可致脊椎脱位,韧带损伤也可造成脊柱不稳定或脊椎滑脱。此型受力较为复杂,可在屈曲旋转及剪力共同作用下发生,以脱位为主,伴有撕脱。平片示脱位或半脱位,多发生肋骨、横突骨折及小关节突骨折、椎体旋转。CT示骨折线可累及3柱中的任何一柱,椎体旋转,小关节骨折、脱位或跳跃,椎管变窄受阻。骨折块向后移位或脊柱脱位可压迫硬膜囊和脊髓。CT可显示环枢椎骨折及其与环枢关节关系,对该关节有否半脱位亦可清楚显示。骨折错位常伴发脊髓和神经根损伤。CT可清楚显示颈椎钩突,椎小关节骨折并脱位。

3脊髓损伤CT表现

脊柱骨折伴发骨髓损伤者约占20%,特别是骨碎片突向椎管内或骨折伴脱位时,常损伤脊髓,脊髓损伤程度取决于原发损伤的部位、轻重及合并症,病理改变分为: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内出血、硬脊膜撕裂。

脊髓造影CT的功用,可决定脊髓造影中造影剂不充盈的原因是梗阻性的或非梗阻性的,如此可以区别髓外损伤与髓内损伤。可直接显示某些髓内软组织异常,如髓内血肿、硬膜下血肿、脊髓断裂和髓内囊肿。可很好地显示创伤性间盘突出,骨折块和创伤血肿对蛛网膜下腔的压迫,以及脊髓受压的范围。可显示普通脊髓造影不能显示的硬膜漏和神经根撕脱。硬膜囊撕裂及神经根撕脱,CT脊髓造影(CTM)示造影剂经撕裂的硬膜囊溢入撕脱的神经根鞘内呈囊状或条状高密度影,溢出到硬膜外间隙及周围软组织中,硬膜囊形态依撕裂的程度不同而异,可向椎间孔方向即向神经根鞘部位疝出。脊髓断裂(横断),多合并硬膜囊破裂,CTM显示造影剂充满硬膜内外整个椎管,脊髓影变形,结构紊乱,如完全横断时则脊髓影消失。

4CT诊断的临床意义

CT检查可以提供脊柱外伤的准确诊断和解剖类型,提供椎管内结构的创伤病因和病理依据,显示椎管与脊髓的关系;用于指导手术和随访。CT属于无创伤性检查,患者无痛苦,安全可靠,简便迅速,CT可确定是否存在脊柱的不稳定性,这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诊断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的客观标准是损伤累及3柱中的2柱或2柱以上者。骨性椎管变形变窄。骨折脱位和(或)较严重的后突畸形。为了提高对脊柱损伤治疗前的正确诊断,检查时首先做常规正侧位平片,必要时摄斜位片,后再考虑做CT检查。疑有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人,病情不允许时,也可首先做CT扫描检查。对于脊柱骨折的诊断,只有常规平片与CT扫描紧密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水平。才能为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征象,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