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精益安全管理的方式来预防或减少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4

浅谈如何通过精益安全管理的方式来预防或减少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叶安天戎寅

(华润电力江苏检修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210031)

摘要: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精益安全管理的方式来预防或减少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发生,通过分析电力检修工作中特有的习惯性违章现象,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精益安全管理方式的预防措施,为电力检修工作反习惯性违章问题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精益安全管理;习惯性违章;主要特征

一、概述

所谓精益安全管理,即“以先进的精益管理理念为指导,以追求‘零缺陷、零隐患、零伤害’为目的,运用精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不断学习和持续改善,彻底消除浪费和现场隐患,实现‘现场清洁,过程稳定,指标先进,团队卓越’的绩效改进目标,努力创建‘思想无懈怠、制度无漏洞、工艺无缺陷、行为无差错,设备无隐患’的持续安全型企业”。

精益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为:

(1)作业现场为中心;

(2)以行为控制为重点;

(3)以流程优化为手段;

(4)以绩效改进为目标;

(5)重行动体验和细节。

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主要特征有:

(1)普遍性;

(2)反复性;

(3)顽固性。

我们如何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只有通过深入准确地分析习惯性违章的成因,对症下药并加以防范,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对提高电力检修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种类及特点

1.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主要类别

(1)管理性违章。

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之间职责不清。安全监督体系管理不到位,对各类安全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实效性失察,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监督不力,对各级人员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监督不力;安全保障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在一线检修人员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有效作用,没有认真落实保证电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要求不高,工作流于形式;同时,部分作业组存在着在执行上级有关规程、制度时出现上紧下松和管理断层现象,缺乏执行力。

(2)装置性违章。

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例如:部分作业组对安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等检查不力,超周期使用,日常检查维护工作流于形式,员工在使用前也没有针对性进行必要的检查。

(3)作业性违章。

一线检修员工对安全生产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想当然,认为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或规章制度执行过于烦琐、太复杂,甚至对日常的安全管理要求产生抵触情绪;部分员工没有很好地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致使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流于形式,严重威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2.检修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懂装懂型;

(2)明知故犯型;

(3)胆大冒险型;

(4)盲目从众型;

(5)心存侥幸型;

(6)不拘小节型;

(7)急功近利型;

(8)得过且过型。

3.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与危害:

(1)反复性。习惯性违章跟人所受的教育培训程度、个性和心态等有关,它受心理支配,从而慢慢形成一种习惯性行为,屡禁不绝,反复出现,无法从根本上戒除,所以这也是我们华润电力常态性的开展“反三违”活动的直接原因。实践表明,某种具体的违章行为比较容易纠正,但要纠正或消除受意识支配的错误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违章行为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所以反习惯性违章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2)扩散性。习惯性违章一般不是作业人员自身创造发明的,而是多“传”、“学”于老师傅、同事身上的。违章作业时,作业人员总希望省时、省力,而且认为事故也不是次次都可能发生,又不会很容易被发现,存在一定的在侥幸心理,这就导致作业人员通过相互效仿、盲目跟随,在相关人员监察不到位的情况下,慢慢快扩散开来。因此,习惯性违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扩散性。

(3)普遍性。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错误的习惯性工作方式,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当新成员看到老师傅的违章作业行为不但省力而且又没出事时,也就盲目跟随效仿;如此,违章的错误习惯就一直传给了下一代,导致了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普遍存在。

(4)排他性。有些习惯性违章的作业人员,对安全规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即学不进,也不愿意遵守,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管用”,而规程、制度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结果,必然严重地妨碍安全规程的贯彻执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举几个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现象而导致有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

(1)起吊作业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戴安全帽——当遇到高空落物时,头颅将失去保护。

(2)现场掀开的孔洞周围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栏——容易危及现场作业人员与过往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意外坠落事故的发生。

(3)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当发生高处坠落时,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4)现场叉车作业时,作业人员站在起重物铁板上(利用身体的重量压住铁板)——在叉车作业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失去平衡发生跌落,导致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

(5)工作负责人擅自改变现场已经隔离好的安全措施——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于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完全熟视无睹。

……等等

从上述习惯性违章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多数问题都是在具体的细节方面没有做好。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由于习惯性违章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之间已经构成了因果关系;换句话说,细节的失误是习惯性违章造成安全事故的一大根源,而安全事故是习惯性违章的必然结果。据统计,电力行业70%~80%以上的人身死亡事故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而且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是某些单位现在发生的事故,在过去曾经也发生过;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基本相同,这就是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危害极大,既有害于国家和企业,也有害于员工个人和家庭。因此,我们一定要对习惯性违章嫉恶如仇,一经发现,就必须坚决纠正。

三、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具体表现

在电力检修工作中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安全事故不计其数,众所周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轻则伤筋碎骨,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伤害,也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的事实,下面列举几则因习惯性违章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的事故。

2015年9月19日,某电力企业在进行#1机组6kV厂用配电室开关检修过程中,员工王X在清扫、擦拭6kV1E磨煤机开关柜内设备时,因不了解现场开关柜母线带电的安全风险,且开关柜内安全措施不完备,在工作过程中误打开母线侧挡板,触碰带电的母线侧静触头,造成触电死亡。

2016年1月10日,某电力企业在进行锅炉低低温省煤器技改工程施工现场起重作业时,由于外包单位现场起重指挥人员吴XX违反起重司索操作规程,强行起吊,导致上方吊点钢丝绳过载受力断裂,同时由于自身对起吊物与周边物件间隙观察不力,且在指挥过程中站位不当,被发生断裂后倾倒的钢立柱连接筋板砸到头部,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2016年2月23日,某电力企业检修维护部在进行“1号炉C磨煤机内部检查”工作时,超范围工作,由于安全措施部彻底,导致进入受限空间内部作业的三名员工李XX、王XX、谭X在C磨煤机热一次风气动插板门被就地突然开启的情况下(开启原因待查)被困在其中,经抢救无效后3人死亡。

2016年3月15日,某电力企业燃料分场推检班检修工周XX在现场进行设备巡查时无票作业,导致自身被卡在悬臂头部滚筒与皮带之间,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2017年12月27日,某电力企业检修部员工陶XX在进行小机润滑油滤网清理工作时,擅自打开挂有隔离锁的小机润滑油滤网进油门进行压力试验,结果造成油压波动,导致小机跳闸,并最终导致机组跳闸,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几则事故都是由于严重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上的相关条例,从而导致事故发生。这一例例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分析与思考多年来由于惯性违章而在电力检修行业中发生的事故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日常检修工作中的现象,将习惯性违章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无票作业或擅自扩大工作内容或范围。

(2)安全措施未执行就擅自开工或安全措施不符合工作票或施工方案要求就开工。

(3)不系安全带高处作业。

(4)起吊孔洞、危险场所不设置符合安全设施标准规定的防护措施。

(5)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6)非工作班成员参加作业。

(7)使用不合格特种设备。

(8)使用不合格脚手架。

(9)违章指挥。

(10)监护不到位。

(11)擅自解除防误闭锁装置、以及私自拆除现场安全隔离措施等违规行为。

(12)检修工作开始前,未仔细核对所修设备的实际位置,跑错位置。

上面所列举的各种习惯性违章现象都曾导致过严重的事故,因此我们只有认识习惯性违章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工作。

四、如何通过精益安全管理的方式来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表现,而精益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以行为安全为重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遏制习惯性违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习惯性违章不仅对电力检修企业不利,而且对员工个人和家庭也不利。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如何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是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的核心。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精益安全管理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持续改善”。比如我们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的第一个条款就是要建立企业、部门、员工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又比如我们在制定月度计划、周计划的时候,要充分体现如何落实及层层分解年度目标、月度目标,并要有现场安全行为观察、危险源辨识(现场隐患排查)、安全风险告知等具体措施,并形成表单化。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精益安全管理在预防习惯性违章中所起到的作用。

(1)权威的组织机构和许可制度是精益安全管理的保障。

华润电力所属的各大区及各项目公司均设有EHS部(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行业、控股公司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安全、环保、节能和职业病防治等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同时,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公司安健环三级网络体系,以“华润电力安全生产高压线”为指引方针,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安全活动,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监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反事故技术措施和上级指示的贯彻执行……等等

(2)目视化与可视化是精益安全管理非常有效的手段。

比如,在厂区内设置醒目的可视化安全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员工每一次进入工作区域,要把安全作为第一要项,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确保平安,健康作业。目视化与可视化是现场安全管理的一个典型特点,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都能够感觉到在这个岗位上什么是危险,如何防范等,也可以说这是精益安全管理的典型特点,从华润电力在各个项目公司大力推进NOSA创星评级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这一特点。

(3)实用、有效的精益安全管理三大支柱工具。

a.现场安全行为观察

现场安全行为观察是一个独特的观察检查方法,是点对点的检查。检查时间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工作情况随机安排,被查对象是部门或专业现场实际作业人员(每一个作业点都有可能被查),检查人是对这岗位熟悉的被部门或专业指定的人员(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指定);检查方式是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盯住某个现场作业点,观察是否按照相关规定与标准进行作业,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若这个作业点有几十项标准动作,发现某一项问题就在专门编制的观察记录卡上所对应的选项前打“√”。检查结束后,专业安全员、检查人以及当事人共同对所记录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经签字确认后,上缴公司EHS部,为下一步改善提供依据;这就是现场安全行为观察的基本过程。现场安全行为观察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帮助、改善、提高员工的反违章意识;这是在不违反制度的前提下,在管理上采取的有益补充措施。

b.危险源辨识(现场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现场隐患排查)就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现场的人(操作者)、机(机械设备)、物(物料)、法(操作法)、环(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控制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作业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安全生产。我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把危险源辨识(现场隐患排查)作为改善建议的一项内容,发动员工用精益管理的方法提建议(隐患和危险),并把改善结果通过图片、表格或文档的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

c.安全风险告知

安全危险告知主要是让员工预先知道什么是危险,这是是以部门或专业为单位开展危险预知能力培训、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提高员工危险预知能力,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哪怕是一起非常轻微的事故都图文并茂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改善措施,进行全员学习与探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其它企业发生的事故,通过邮件、微信群等形式第一时间告知所有员工。

(4)传统的观点认为:评价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看它的安全绩效。比如,有没有伤亡事故?有没有重大的生产、设备、火灾事故?人身伤亡率是多少?……等等

精益安全管理却不这么认为。精益安全管理的观点是:一时的安全绩效不能代表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评价一个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看这个单位安全管理的量化指标是什么?因为有没有阶段性量化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个单位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二是看员工的行为痕迹是什么?看不到员工的行为痕迹及其变化情况,人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安全绩效就无法得到保障;三是看员工的参与率是多少?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员工主动积极参与之时,才是企业安全管理根本好转之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实施。

a.“预防为主”是前提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目的就是做好事前预防型的“隐患管理”,这就是精益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既定方针之一。其基本思维方法是“怎样做不出事”;关注的重点是对事故的预防控制。我们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安全检查、危险源辨识等方法,弄清楚哪些部位、哪些设备、哪些岗位的人员容易出事,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事故,再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也就是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加以预防控制,通过“人、机、料、法、环”的原则,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充分发动员工从身边查起,“纵向查己、横向查人、我查人人、人人查我”,逐一排列,切断习惯性违章发展的通道,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违章产生的根源,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这种“不吃一堑,亦长一智”的处理方式是最聪明、最科学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

b.安全培训时时抓

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是保证安全的重点。要加强基层检修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管理是为了员工,安全管理也必须依靠员工。安全管理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首先是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理论知识培训,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明白“培训效果未达到也是安全隐患”,对于不同个性、不同类型的员工,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训方法,也可以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另一方面要发扬“传、帮、带”精神,通过“师带徒活动”等方法,让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员工不失时机地向新员工传授技艺和知识,帮助新员工在企业这块沃土上尽快的成长,达到一个能人带出一批能人的目的。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素养水平和培养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认清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自觉抵制习惯性违章,从源头上杜绝习惯性违章的产生。

c.制度落实抓执行

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安全工作必须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有效的安全监管制度是遵规守矩系统工程中的“硬件”部分。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力度,并根据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性,参照国家标准,以“华润电力安全生产高压线”为指引方针,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一些可操作性强,富有实效,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作业规程、规范制等度。通过认真执行所制定的制度,从根本上抓精、抓细、抓实、抓到位安全生产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出现的细节。对于个别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可以依据公司制定的《安健环违章记分考核管理规定》,建立个人违章量化考核机制以及员工习惯性违章的个人记分档案,并张榜公布。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有效的减少、甚至遏制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d.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

所谓的激励就是人动力的保证,是引发人行为的催化剂。可以根据员工生产责任的大小,建立安全行为激励机制是防止习惯性违章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激励措施,引导员工把安全需要作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准则。奖励应该向处于生产一线的员工倾斜、向属于高风险的工种倾斜,达到责与权以及利的有机统一,从而将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激发出来。另外,还应建立健全一种让违章者胆寒,让遵章者荣耀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e.及时收编,总结经验,加强舆论宣传

利用精益安全管理的方法,将各类习惯性违章现象以及整改措施及时整理编订成册,印发至公司所有员工,达到人手一册,同时在公司网站上予以发布,并认真组织所有员工学习讨论,对照自身行为深入开展习惯性违章自查自纠活动;还可以通过《EHS监察通报》、《EHS简报》、《EHS预警》、《EHS月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广度。另外,利用微信群等新媒体传播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安全知识竞赛或者安全知识有奖抢答等活动,激发全员积极主动的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而稳步有序的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减少或消除习惯性违章现象,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五、总结

以上是我把精益化管理理念结合到安全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切身体会,随着精益管理理念在华润电力的全面开展,我相信只要在实际安全工作中充分运用精益安全管理的方式与手段,结合自身实际,转变思想,抓住工作中的重点,细心做好每一件事,就能实实在在的减少检修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国标准出版社

[2]《电力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3]《华润电力EHS简报》

作者简介:

叶安天华润电力江苏检修有限公司

戎寅华润电力江苏检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