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花惜花,教育不止于“教”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1

护花惜花,教育不止于“教”花

陈培培

——浅谈教师语言冷暴力

陈培培浙江省瑞安市湖岭镇第二小学325200

摘要: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文明用语不仅会影响教师专业成长,贬损其职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加强学德建设、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关键词:教师语言冷暴力原因和后果消除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笔者曾从事十几年小学教学并任班主任,耳闻目睹了较多教师语言暴力。

不少教师批评学生尽其所能使用侮辱言词,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将正常的师生关系严重破坏。心理受伤的学生多因教师之故,逃离课堂,被迫转校。其他学生因担心成为侮辱对象也常常对该教师畏而远之。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将教育导向了歧途。

二、关于语言冷暴力的研究

1.语言暴力的含义。教师语言暴力就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漫骂、贬损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

2.产生教师语言暴力的原因。

(1)学生违纪行为。学生的违纪行为经常是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导火索。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他们更加敌视教师,无视学校、班级纪律,产生错误的追求,即做出违纪行为,引起教师注意。而许多教师恰恰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采取了高强度的制止策略,这种制止策略恰恰成了学生违纪行为的强化物。(2)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出生以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笔者对所观察班级的几名课堂违纪行为较多、学业失败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与其家庭环境有关。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个别个体户家庭,家长只顾忙自己的生意,顾不了管教孩子,认为反正有学校和老师管。家庭教育上的缺陷,造成了孩子在思想、行为上的缺陷。(3)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变量。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师缺乏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师德建设欠缺,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缺乏耐心和关心,一旦学生出错,这些教师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例如以语言暴力加以对待。

3.教师语言冷暴力的后果。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如伤害自尊心、失去自信心、自我封闭,会引起逆反心理,激起对教师的极大反感,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创伤,造成师生情绪对立,影响教学,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学生变得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失去对学校、班级活动的兴趣,在校内外活动中变得缩手缩脚、胆小怕事;要么性格变得粗暴好斗,敏感脆弱,容易走极端。

4.消除教师语言冷暴力的对策

(1)加强教师道德素质。①教师要确立积极的人生观。②要切实遵守教师职业道德。③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2)转变教育观念。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老师的话就是真理,就是正道,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形象,过于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和敬畏;却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剥夺了学生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违背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和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3)教师的心理健康培养。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能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否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教学和学生的观念,进而影响着后期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广大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我心理保健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学会自我释放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教师语言暴力的发生。(4)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处理违纪学生时,要尽量用积极的引导性语言,避免使用消极的引导语言。这些语言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总之,教育是需要理想的,真心希望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系统里不再发生任何的暴力事件;真心希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共享美好的校园生活;真心希望教师面对犯错误的孩子能够尽量地表达爱意,或许一时难以改善学生的行为,可是,只要教师能持之以恒,最终会赢得学生的心。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在教知识的同时更懂得爱护他们,彻底杜绝语言冷暴力,让这无形之针不再伤害我们的孩子,共建师生和谐关系,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

[2]卢克斯个人主义:分析与批判[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52-53。

[3]李倩教师语言暴力:一种隐形的精神虐待.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