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探讨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曹秀

曹秀(内蒙古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政办公室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加强和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探讨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76-01

高职院校的医学生自跨进学校大门,尽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不同,有选择临床医疗、中蒙医专业、医学检验、药学、护理等不同专业。但毕业后,他们都要走进不同单位,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从事救死扶伤等医疗服务工作,服务对象是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素质。因而医疗服务工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医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崇高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群众服务,具有艰苦奋斗和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精神;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使学生自觉坚持学习医学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2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前导教育的作用

2.1预见性

必须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时期身心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准确地预见其身心发展变化动态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典型的事例、丰富多彩的活动,施以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教育,使之明辨是非,增强防御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的能力,从而,预见性地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2.2超前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时间必须超前,一定要在事情来临前进行。一般是按照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动态,来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时间实施教育,使大学生在近期或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按照教育引导的方向稳步推进。当然,提前教育不等于越早越好。过早教育不但难以引起大学生的警惕,有时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提前必须要掌握“火候”,要恰到好处。

2.3导向性

教育活动一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预防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地向预定方向推进,确保大学生身心向预期的目标发展,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偏差,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最短的路径最经济的时间向预期的目标稳步推进。

3学校要把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因此,学校要在指导思想上,把师德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常抓不懈。

4班主任、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公共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调查表明,大学生认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多的分别是:辅导员、学校、系领导、公共课教师、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5学生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5.1学生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5.2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6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机制

现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以高校为主,家长、社会参与较少,家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忽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不畅,缺少互动。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

总之,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育人工作,学校应该与时俱进,以育人为本,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实施者,有好的教育内容是不够的,还取决于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的好坏。要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关键的是从受教育主体入手,研究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变化,确定适合大学生教育的策略与方法,从师生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G].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郑明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J].思想政治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