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意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意义探讨

徐金影

(齐齐哈尔建华医院影像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成功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护理后,研究组在检查成功率、SAS评分、S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几率,对患者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增强护理;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264-02

随着当前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CT增强扫描已经成为了诸多疾病诊疗的重要参考,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普及[1]。从当前我国放射科检查的实际工作来看,常规CT增强检查护理大多着眼患者的生理感受和检查过程,而对心理方面的护理重视程度不高[2]。因此,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方面的研究较为必要,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检查成功率[3-4]。基于此,我医院在进行大量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了此次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意义探讨,下文将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我医院于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为36~6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16±5.86)岁,包括心脏CT增强检查10例,头部检查7例,胸部检查6例,盆腔检查3例;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的年龄为35~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0.77±5.49)岁,包括心脏CT增强检查9例,头部检查8例,胸部检查5例,盆腔检查4例。本次研究的排除标准为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造影剂过敏患者。所有列入研究对象的患者均在研究前签署自愿书。此外,两组患者在上述性别、年龄以及检查类别的比较上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CT增强扫描护理的主要内容为:在检查前进一步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认其不存在造影剂过敏等不适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情况,并进行常规健康护理和穿刺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为:(1)心理护理培训。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放射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心理护理培训,要求其熟知CT增强扫描操作过程,对此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生理不适和不良心理状况能够做到掌握,要求其在患者检查前、检查过程中以及检查后三个阶段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尽可能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状况的出现,提升CT增强扫描检查效果。(2)检查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检查前配合医生对其进行评估,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述CT增强扫描过程和需要患者配合的工作,阐述CT增强扫描对于其疾病的良好诊断效果,使患者能够了解检查过程,保持较为平静的心态。同时,由于造影剂的注射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护理人员应当提前向患者说明,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鼓励其坚持完成检查,减少可能影响检查的不良心理状况。(3)检查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进行检查,保持与患者间必要的交流,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鼓励患者保持情绪平静。若发现患者在穿刺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红肿等反应,应当及时向医生说明。(4)检查后护理。在患者检查后,仔细询问其感受,对其出现的合理不适感进行解释,鼓励患者检查中的表现,方便时对患者进行15~20min的陪护。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的检查成功率、SAS评分、SDS评分。检查成功的判定为:患者完成全部过程的检查,CT成像较为清晰,能够供医生进行准确诊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4.62%,SAS评分为(48.80±5.96)分,SDS评分为(50.33±6.44)分;研究组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4.62%,SAS评分为(39.94±4.75)分,SDS评分为(37.62±5.22)分。研究组在患者的检查成功率、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CT增强扫描能够通过造影剂的辅助,维持患者体内一定的碘含量水平,进而产生更加清晰的成像质量,有效显示患者受检查器官脏器以及病灶的影像[5]。与常规CT扫描相比,由于其注射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其能够显示出常规CT扫描所难以显示的病灶,对临床诊疗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虽然CT增强扫描效果显著,但正由于其使用造影剂进行辅助,患者可能因此感到诸多不适。从患者的心理状况上来看,造影剂的注入可能会导致患者在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检查的进行,部分患者由于不良心理状况难以完成检查,影响下一阶段医生的治疗。本次研究针对CT增强扫描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后,患者检查成功率为84.62%,SAS评分为(39.94±4.75)分,SDS评分为(37.62±5.22)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P<0.05)。综上,采取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检查成功率,降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几率,对患者的健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彩红.全程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重要性[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4):153-154.

[2]程彩虹,张莹,宋长春.心理护理在初次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及心理状态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44-245.

[3]胡守玮.行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68.

[4]方春霞,刘鑫.心理护理在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CT增强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23):73-74.

[5]李春丽,黄晓铃.人文关怀护理在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5):5032-5033.

作者简介:徐金影(1978.10.24-),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CT护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