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便秘采用乳果糖治疗临床体会郭晓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小儿功能性便秘采用乳果糖治疗临床体会郭晓丽

郭晓丽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妇幼保健院155100

【摘要】目的了解乳果糖在小儿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抽样,选取7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予以基础疗法(包括饮食调理、适量户外活动等),实验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乳果糖协同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61.5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颇佳,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生理性排便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乳果糖小儿功能性便秘

便秘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多为功能性便秘,易影响小儿正常成长发育,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1]。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符合2006年制定的罗马Ⅲ功能性便秘临床诊断标准,伴有排便不尽感、直肠梗阻感等症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既往胃肠道手术史及、过敏体质患儿,其中男性占有49例,女性有29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3.56±1.02)岁;18例母乳喂养,60例人工喂养。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7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疗法:(1)饮食调理:予以母乳喂养,尽可能地减少奶粉喂养,依据患儿月龄来进行辅食添加,多食粗纤维类食物,控制精细食物摄入量,予以水分补充;(2)强化定时排便训练,每日进行户外活动,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药物治疗:服用乳果糖溶液(生产厂家: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730;规格:15ml/10g),3个月-1岁患儿每日清晨顿服2.5ml,1-9岁患儿每日清晨顿服7.5ml,持续治疗3d后疗效欠佳者增加用药次数。当患儿出现大便稀烂等状况时,则予以减量处理。两组均连续治疗21d(即为1个疗程)。治疗后随访一个月,观察患儿排便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每日排便1次,为软便,患儿大便畅通;有效:每两日排便1次,大便呈香肠样,表面出现裂痕,排便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效:以上临床症状或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选取的功能性便秘患儿共78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较满意,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综合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3924(61.54)*12(30.77)3(7.69)*36(92.31)*

对照组3916(41.03)8(20.51)15(38.46)24(61.54)

X2-8.2102.68912.48012.480

P-<0.05>0.05<0.05<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便秘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多因排便不规律所致,排便次数显著减少,大便坚硬,出现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通常在2d以上,规律改变,往往伴有排便困难感[2]。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便秘原因不一致,但大部分患儿便秘均属于功能性,又称习惯性便秘。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儿童便秘发生率约占8%,其中功能性便秘大约占92%左右[3]。就其病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4-5]:一是盆底肌肉协调障碍,二是膳食纤维摄入缺乏,三是伴有不良排便习惯与精神因素,四是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五是肠道内的微生态菌群出现紊乱。一般情况下,针对婴幼儿而言,当排便时间>3d时,极其容易出现疼痛症状,易诱发肛门痉挛或肛裂,严重状况下,易出现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可见,强化临床治疗显得尤为必要,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帮助其恢复排便生理功能。

在现阶段,针对功能型便秘治疗而言,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心理行为干预,二是药物治疗干预。心理行为干预作为一种基础疗法,主要是指基于评估患儿精神、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其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而药物治疗疗程短、起效快,主要药物包括微生态剂、胃肠动力剂、缓泻剂,患儿接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P<0.05),提示乳果糖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究其根源,乳果糖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的渗透性泻药,对双糖不具有吸收作用,主要由一分子半乳糖与一分子果糖构成,患儿机体对其进行单糖分解,故予以患儿乳果糖治疗后药物可达结肠,基于水分吸收充分的前提下直至肠道,可预防大便中的水分被吸收。此外,在结肠中,消化道菌丛易将乳果糖转化为低分子量有机酸,降低了肠道pH值,促使肠内渗透压增强,粪便湿化程度高[6-8]。从整体上来讲,乳果糖本身具有很强的吸水特性,可促使肠道内容物含水量增加,对结肠蠕动具有刺激作用,可确保大便畅通,改善便秘症状,帮助患儿早日恢复结肠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值得肯定,无毒性,可帮助患儿早日恢复生理性排便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树刚,国献素,王红艳等.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8):81-81.

[2]汪楼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7):111-112.

[3]刘国群.微生态制剂(金双歧)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02):71-73.

[4]王小勇,齐睿睿.乳果糖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6):110-110.

[5]吴晖,吴闽江.乳果糖联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61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6):79,83.

[6]侯艳苗,刘永华.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常乐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534-535.

[7]江米足,张雁翼,陈洁等.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9):701-704.

[8]梁彩桃,尚俊芳,白艳辉等.乳果糖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8):884-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