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语用对等与语用失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4

口译中的语用对等与语用失误

王志宏宋高玲

【摘要】在口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译员需要了解语用对等的重要性和语用失误的危害性。本文在分析语用对等和语用失误

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如何采取一些策略使译语实现语用对等,避免语用失误,从而得体、流畅地传达交际双方的意图,促使跨文化交

流成功。

【关键词】口译语用对等语用失误

【中图分类号】H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8)12-0005-03

【Abstract】Interpretationisaninterculturalactivity,inwhichinterpretersshouldknowthesignificanceofpragmaticequivalenceandthe

dangerofpragmaticfailure.Basedontheanalysisofpragmaticequivalenceandpragmaticfailure,thearticleaimstoproposesomestrategiesto

achievepragmaticequivalenceandavoidpragmaticfailure,thusconveyingcommunicators’intentionsinaproperandfluentwayandleadingto

successi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Keywords】InterpretationPragmaticequivalencePragmaticfailure

一、导言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心理模式和思维规律。“译员的口译过程经历了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表达五个阶段。”(仲伟合,2007:101)在这个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中,译员要考虑语用对等,即利用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认知语言手段理解语言及言外知识,准确地建立交际双方共享的信息概念,得体、流畅地传达双方的交际意图。如果译员实现了语用对等,则使持两种语言的人成功地实现了交际。反之,如果译员不能理解原语的真实意图,就容易产生语用失误,就不能连贯、恰当地表达交际意图,最终导致交际失败。

以上的分析过程可以借助下图表示:

口译质量的好坏是一个连续体,语用对等和语用失误是这个连续体的两个边界,译员的水平就处于该连续体的某一层次上。本篇在分析语用对等和语用失误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如何实现语用对等、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

二、语用对等

目前,语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深入应用于翻译研究,语用对等成为译界重点关注的议题。徐艳云(2003)、秦红(2006)、姜柯(2007)分别撰文指出在语用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语用翻译的实质。语用翻译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面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用译文中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作内容表达出来,实现等效的目的。

语用对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是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阐释的新模式,是一种与语义翻译相对应的动态等效翻译。它所寻求的对等和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实践中,它可以指导译员处理一些形式、意义和功能不一致的原语,避免语用失误。

诸多学者曾用过这样的例子: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你吃了吗?”,如果按字面意义将其翻译为:“Haveyouhadameal?”西方人是很难认同这句话的真实意图的。吕俊(2001:119)认为,此时

遵循的原则是“形式让位给意义,意义让位给功能”。原句是问句这一形式,意义是询问是否吃过饭,但功能是寒暄,以此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以功能对等来译该句:Hi,Hello,或Howareyou?实际上,这里的功能对等就是语用对等。

德国学者诺伊贝特(A.Neubert)进一步指出,语言成分对等和语义对等都必须受语用对等的制约(郭建中,1986)。只有语用关系对等,才能真正做到翻译对等。因此,译员作为口译中语体转换的桥梁,要有意识地对交际中出现的语境进行预测,迅速识别原语信息中的语体和文化特征,努力减少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信息差异,用最自然、真实的语言接近源语的效果,把原语中的语体和文化因素传译出来,实现或接近语用对等。

三、语用失误

语用对等的对立面则是语用失误。如果译员不顾源语和译语之间在规约表达式上的差异,不顾译语的文化语境和听者的认知环境,而把原文信息生硬地照搬到译文之中,那么必然导致语用失误,原文含义在译语中丧失或者曲解。

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中导致交际者本人未能取得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何自然、陈新仁,2004:168)。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虽然使用了符合语法、语义的句子,但由于说话不合时宜,或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或者没能获取说话人通过话语希望传递的交际意义或隐含信息等,从而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导致交际行为中断或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Thomas(1983)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failure)。语用语言失误指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它是由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引起的,既可表现为说话人认为听话人能充分理解自己而表达不当,致使听话人误解话语含义,又可表现为听话人做出错误的语用推理,导致误解说话人要表达的用意(何自然、陈新仁,2004:169)。

社交语用失误是由跨文化差异引起的,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会话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何自然,1997:207)。

语用失误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人们可以宽容语言形式不好的话语,继续交流。但语用失误必然导致Thomas(1983)指出的结果:违反语用规则的人会被认为是“举止不好”,“不真诚、存心欺骗或居心不良”,从而交际失败。因此,语用失误应该引起译员的足够重视。

四、避免语用失误、实现语用对等的策略

在口译活动中,译员必须具有很强的语用能力,能了解交际双方的交际习惯、双方话语中蕴含的鲜明的文化特质和社会规范,用自然得体的译语传达语用信息,实现语用对等。为此,译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交际语言知识,克服语用语言失误。

要保证交际双方能互相理解,译员就要掌握足够的交际语言知识,包括习语、成语和俚语等,理解原语的暗含的言外之意和明说的字面用意。交际语言知识不足,会产生语用失误,影响口译工作的完成。

例1:“Letmecheckoutthegoldringonyourfinger.Oh,it’sfly!Wheredidyougetit?”此句中的fly作形容词用,真正的含义是:“酷,正点”。

例2:TheactorsinthisnewHollywoodblock-busterwerealltopdrawer.

该句中,topdrawer表达的是“一流的”、“上流社会”、“精英”等含义。

例3:恭喜,恭喜!愿你们白头偕老!

如果翻译成:Congratulations!Mayyourhairturnwhitetogetherasyougetold.这种翻译,就没有理解白头偕老的语用含义,它是在预祝夫妻双方感情笃真,相敬如宾一生。因此,应将

其翻译为:Congratulations!Mayyouremainadevotedcoupleforever!

例4:邮政活动深入千家万户,通达五洲四海,对促进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数字“千”、“万”、“五”、“四”不适宜直译,它们的语用含义是“多”而“广”。因此,口译时不能拘泥于原文,可将该句译为:Reachingeachandeveryfamilyatallcornersofourglobe,postalservicesplayasignificant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political,economic,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cultural,educationalandotherundertakingsofmankind.

例5:建校以来,我校做到“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得到了教育部和教育界专家的肯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如果直译“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这种口号,会使得语言表达繁琐、累赘。此时,可用specialaccomplishments将“特色”、“特点”、“特长”的语用含义综合表达出来。该句可

译为:Sinceitsestablishment,ourlong-establishedpracticeof“ensuringspecialaccomplishmentsinschooladministration,teachingmethodologyandstudentlearning”isfavorablyrecognizedbytheMinistryofEducationandspecialistsinthefieldofeducation.Andtherefore,ourschoolenjoysagoodreputationbothathomeandabroad.

例6:我们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此句中,如果将“精神文明”译成spiritualcivilization,则该表达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面纱。实际上,这里的“精神文明”并没有宗教色彩,它的语用含义是socialistculturalandideologicalvalues。因此,该句可译为:Weshouldtakeconcretestepstoadvancesocialistculturalandethicalprogressandimprovedemocracyandthelegalsysteminordertopromoteall-roundsocialprogress.

由此可见,语言功底是否扎实决定了口译的质量。因此,每个译员都应注重语言基本功的锤炼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临场时放松情绪,克服语用语言失误,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游刃有余地完成口译任务。

2.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减少社交语用失误。诸多学者阐释过语言与文化之间紧密的关系。“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确切地说,是文化转换”(陈宏薇,2004:24)。影响语用的文化因素,包括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社会政治环境等诸多方面。不了解文化因素对语用的影响,就会直接影响语用效果,从而影响交际功能。中国人在与西方人接触时,常说一些客套话,以示自谦和尊重对方。例如,在宴请对方时,中国人会说“没准备什么菜,招待不周,请别介意”。如果译员不注意这种文化差异,而将其简单地直译为“Wehaven’tpreparedmanydishes,sopleaseforgiveusifwehavenotlookedafteryouwell.”面对丰盛的宴席,这种翻译给人以虚假之感,会导致社交语用失误,引起交际一方的不满。此时,译员应根据这些话语的语用含义,用得体的语言表述为“Makeyourselfathomeandhelpyourselftothedishes.”。再如,在欢送外宾时,中国人又会说“失礼之处,请多包涵”。同样,如果译员将其翻译为“PleaseexcusemeifI’mbeingoutofline.”这种翻译给人的理解是:你既然知道有失礼之处,为什么不有礼一些呢?得体的翻译应为“Wehopeyouenjoyyourstayhere.”

又如,ThemajorityofVancouver’shistoricbuildingsareintheGastownandChinatownareas⋯FalseCreek——adecayingindustrialareawithsawmills,railyards,andsmallshops——wastransformedintoaresidentialdevelopmentproject.在这两句话中,并存着音译和意译两种译法。Chinatown可意译为“中国城”,但如果把Gastown和FalseCreek分别意译为“煤气城”或“瓦斯城”以及“假河”、“伪河”或“误河”,这些词汇都能引起负面的语用联想,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此时,需要用音译法将其调整为:温哥华的历史建筑大多坐落在盖斯敦和中国城地区⋯⋯法尔斯河曾经是个锯木厂、铁路调车场、小店铺充斥其间的日渐衰败的工业区,现已被改造为住宅发展区。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译员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还要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词汇的内在语用含义,努力减少、直至消除社交语用失误,保证跨文化的交际成功。

3.学习语用学理论知识,提高交际技能。

何自然(2004:193)指出,“语用学各个领域(比如,指示语、预设、语言礼貌、会话含意、关联理论、话语连贯、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语用学分析方法。”不仅如此,语用学“还提供了有关翻译研究的宏观理论”。因此,译员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有关语用学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提高自己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的认知语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求得语境效果。

通过关联理论可以深刻理解口译中的语用对等,避免语用失误。例如,Theonlyimaginableoutcomeofanuclearexchangewasreciprocaldevastation,cityforcity,JonnyforIvan.如果译员简单地将其直译为:“核武器交锋唯一可想象的后果是,城市换城市,约翰尼换伊万”,听话人是不太明白这样的译语的。这时,译员要根据美国和前苏联的社会背景知识,Jonny和Ivan分别是美国人和苏联人最常用的名字,不妨将其改译为:核武器交锋唯一可想象的后果是,美苏之间你炸掉我一个城市,我也炸掉你一个城市。你要消灭我,我也让你活不成。通过这样的处理,原语和译语才能形成语用对等,获得成功的交际效果。语用学领域的其他理论也都从不同角度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五、结语

从语用对等和语用失误角度来研究翻译,给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模式,语用对等要求翻译能超越语言文化的差异,实现原语发出者和译语接受者的交流沟通。这不

仅对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口译教学也有指导意义。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译员应该提高语言技能,加强中西方文化修养,学习相应的语用学理论知识,以实现口译中的语用对等,避免语用失误。

【本文为安徽新华学院科研项目论文(编号:2007jy04)】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J].AppliedLinguistics,1983.(4):91~112

2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郭建中.论西方的翻译对等概念[J].中国翻译,1986.(5):4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姜柯.语用等效在翻译中的作用[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88~90

8吕俊、侯向群.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秦红.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等效[J].中国科技翻译,2006.(8):18~21.

10徐艳云.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73~76

11闫波.口译中的语用能力[J].文教资料,2007(1):175~176

12仲伟合.英语口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