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分析及驱动因子分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分析及驱动因子分解

张裕馨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天津300450

摘要: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来说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对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解。发现我国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总体差距情况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别表现出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和稳定上升三种特征。

关键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区域差异;驱动因子

引言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所面临的困境越来越严峻,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农产品的供给动力明显不足,而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为农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提升农产品产量的同时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在这样的优势下,农业科技已成为各国之间农业发展的竞争焦点。

一、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农业科研究、高等院校和企业是其中的主体,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以及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当前实际来看,在这三大主体当中,充当先锋的还是农业科研机构。因此,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更能客观真是地反映我国的农业科技情况。我国地域辽阔,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状况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单从省份来看,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如上海和浙江,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升,已经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循环局面;但是吉林和江西等同样经济增长迅速的省份却呈现出相对衰减的现象。基于此,要想实现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均衡发展,必须探究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症下药。

二、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

2.1构建指标体系

农业科研资源需要以农业科技活动作为物质基础,其构成要素有农业科技人员、财力物力、科技信息和成果,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搜影响,形成了农业科技资源系统的有机和动态特征。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就是指对各类农业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组合或者优化配置,简言之就是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农业科技的投入或者在投入持平的情况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将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出发,构建指标体系。投入指标包括投入的物力资源(科研基建费用、年末固定资产)、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拨款占科技支出比重以及科技经费筹集总额),产出指标则用科技论文、专利、著作以及课题的数量来衡量。

2.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所涉及的原始数据,都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由于专利申请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专利授权数量又是最能体现当地农业科技发展情况的因素,因此,本文中所说的专利数目为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加权平均结果。同时,为了降低子指标量纲差异对数据分析的影响,通过离差标准化的方式对基础数据进行对应的处理。

2.3分析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为突变级数法,以突变理论为基础,借助模糊隶属函数对综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能够分析和评价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与普通的评价方法相比而言,突变计数法获得指标权重的基础是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其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指标赋权中的主观性得到了大幅降低,客观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在突变计数法中所用到的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有三种,即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和蝴蝶突变模型。

三、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及驱动因子分解

3.1总体差距及变动趋势

根据图一可知我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总体差距虽然存在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呈现出波形上升的趋势。以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总体差距变动趋势特征为基础,可以将总体差距的变动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波动上升阶段、波动下降阶段和稳定上升阶段。从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来看,在资源配置能力总体差距波动上升的时期,公平性呈现出波动下降的状态;当总体差距处于波动下降时期时,公平性又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状态;而当总体差距处于稳定上升时期时,公平性则表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

3.2区域差距分解

根据数据可知,中南、西南、华北和东北四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的差距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从当前的形式分析,不同区域之间农业科研资源配置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不同地区的农业科研目标都会有所偏向,因而导致无法形成高效的产业结构。在以前,农业科技目标所重视的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将农产品的质量放在次要位置。在这样的发展条件下,我国的高产与众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等科研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作物的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逐步提升,这使得农业科技资源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提高作物的产量,而更加倾向于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此外,农业科学领域研究的范围较为狭窄,要想实现农业结构的升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其次,很多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结构的调整远远落后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从数量上看,全国的农业科研机构中,集中从事产品研究的人员占所有人员的90%,其余10%则从事产前和产后研究工作,这样就显得从事产前和产后研究的人员力量较为薄弱。最后,不同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适应市场化的水平不尽相同。一些区域对农业需求情况的判断不合理,大多数科技人员对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情况不是很了解,这就到最后农业科研机构所研发的产品可能并不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无法达到进入市场的目的,也就无法将科研结果转变为实际的生产力。

3.2.2农户、企业对农业科技资源需求动力不足

一些地区缺乏普遍的科技意识和需求动力,政府部门和农业工作者对科技的依靠程度不高,应用高新技术强化市场竞争力的意识严重缺乏,自主开发能力较差,不善于创新,生产活动还停留在传统水平。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不到位,导致很多农产品出现质量不过关和安全隐患问题。加上由于科研力度投入较少,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和产量都不尽如人意。其次,农民组织化生产的方式也制约了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3.2.3农业科技资源缺乏推广

有了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还需要实际的推广应用,才能扩大新技术的影响范围,提升当地农业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区域由于科技推广服务系统不健全或者缺乏而无法推广新科技,这是由当地具体情况导致的,如推广经费短缺;农户经营分散,难以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途径来了解农民对新技术的掌握情况及其对新技术的需求情况。

四、结论

由上文可知,我国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产生这些差距基本是受到当地的科研水平、推广水平、当地农民和政府的科技意识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情况、社会环境情况等因素影响的。因此,要想实现农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必须综合各方考虑,不断提升弱势区域的科技资源使用能力,进而带动我国整体农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琪琪.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分析及驱动因子分解.[J].科研管理,2016-03-20.

[2]杨森.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与配置效率测度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2015-12-01.

[3]王博.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吉林省辽河流域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优化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