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个性化护理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评价

刘春艳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个性化护理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顾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有抑郁症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以后的3个月、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比较,并且对所有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自我照顾的能力的活动量表(SDSCA)等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出院时以及出院3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抑郁自评得分都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活动得分情况也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2型糖尿病伴有抑郁症的患者控制血糖的水平,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可以不断的提高,帮助改善自身的抑郁症状,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2型糖尿病;抑郁症;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效果

在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发病率约为33.3%-51.0%,患者通常都伴有抑郁的症状[1]。这种情绪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随着抑郁的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就会越来越差。为了帮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以及控制血糖的决心,我们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患者的年龄、疾病、文化程度、家庭、情感、社会关系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可以满足患者需求的一种护理模式。本文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有抑郁症的患者80例来进一步研究分析这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月-2016.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有抑郁症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实验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其中轻度抑郁的患者有35例,中度抑郁的有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抑郁程度等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饮食、运动、心里、预防并发症以及出院等进行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实施护理。(1)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分组教育和一对一教育。主要针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血糖检测等进行教育,不断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要通过教育让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2)心理护理。患者一旦患有糖尿病,就会产生抑郁的情绪,对于这类患者首先应该给予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该热情的接待患者,平时的沟通也应该温柔有耐心,向患者讲解护理人员的情况以及医院的环境设施,让其先消除恐惧的心理。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错误认知,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还应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调节,不断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3)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自我照顾的技能,对饮食的方法、进餐时间、食物量等进行控制。要嘱咐其应该适当的运动,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并且做好记录,服药应该坚持按时。(4)出院以后的个性化随访。根据我院的随访办法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的时间、内容以及监测的结果等。患者在出院后每月随访2次,三个月以后变为每月随访一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各时间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患者的抑郁评分、自我照顾能力评分等进行观察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等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值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的升高,实验组的幅度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SDS得分低于对照组,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

3讨论

医学上公认为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其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程度,增加患者的预防意识,适当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蒋菊芳[2]等对患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实施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表明患者的相关知识评分都比对照组高。但是,这种办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存在不同,对健康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异,呈现出自身的个性化。

综上所述,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的帮助2型糖尿病伴有抑郁症的患者控制血糖的水平,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可以不断的提高,帮助改善自身的抑郁症状,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蓝艳,刘文伟,翟婉春,陆丽莹,刘素群,庞涛.个性化护理对改善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的效果评价[J].广西医学,2017,(03):415-421.

[2]吴晓倩,汪雅婷.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生命质量的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