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研究

蒋冬梅江琦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在居住区内,商业建筑是一种特殊而又不可或缺的建筑,它不但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与活力。本文归纳出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类型、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特点以及造型要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居住区商业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

前言

随着居住区这个概念引入到生活中并逐渐得到普及,居住区商业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居住区里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也与居住区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其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

1居住区商业建筑类型

1.1居住区住宅底商模式

住宅底商指利用住宅、公寓等底层从事零售商业和服务业,是房地产开发与零售业相结合的一种商业模式。住宅底商通常设于高层建筑的底层,面向外部道路,和小区住宅分开管理,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住宅底商模式是以居住小区内和周边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就近商品、服务及餐饮需求为主,并根据社区规模、人群特点进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设置。

1.2居住区商业街模式

居住区商业街是指由不同营业面积、不同商品类别,有规律地排列组合的商品交易场所。商业街位于居住区边界或中心某个区域,主要服务于区内及附近居民。商业街和居住功能分界较明确。采用统一规划商业街模式,既有利于内部环境的维护,也便于创造舒适热烈的消费环境,同时保持商家经营的灵活性,降低投资经营风险。

1.4居住区购物中心模式

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管理,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环绕。服务于居住区的购物中心一般指邻里型购物中心与社区型购物中心两类,以生鲜食品超市为主力,会集品牌荟萃的专卖店为特色,融各种便利的餐饮、娱乐、健身、服务设施为一体,能满足一站式消费需要,容易凝聚人气。

2居住区商业建筑特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经从简单的解决居住问题过渡到追求生活空间的质量和格调,对内在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建筑设计也越来越讲究审美要求。由于居住区商业建筑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在立面设计和建筑造型上也往往也反映出其与众不同的特征和性质,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多以下几个方面。

2.1区域性

一个区域的建筑形象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受当地的经济技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往往会留下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印记,体现出自身的区域性特点。如岭南建筑的平面大都通过各种院落的围合串联起来,空间没有固定的围合感,往往比较通透,总体上给人一种轻盈通透,淡雅明快的感觉。这种区域性特征常常也体现到居住区商业建筑上,具体来说,通过不对称的体型体量、线条虚实的对比、材料的质感对比、通透的西部构件和淡雅的色彩来体现轻盈的造型,另外采用大量的玻璃幕墙,或轻盈的干挂铝板,对建筑外形尽量多用虚面,如走廊、柱廊、凹阳台和窗户等,使人们在视觉上形成虚实面的对比,打破实体砖墙的封闭感。

2.2标志性

商业建筑是居住区内不可或缺的服务场所,为突出商品特征、显示自身特质,商业建筑往往从体块造型、色彩装饰、环境设施等方面入手,通过新颖的造型、醒目的标志、独特的广告语言,形成视觉聚焦点,使人们能够从远处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就可清楚地感受到它的存在,从而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这样的建筑造型独特优美、符合美感要求,具有极强公共性,贴合区域要求并提升区域形象,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作为区域视觉认知中心,体现了其标志性意义。

2.3形体多样性

形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独特的形体能给建筑倍添色彩,任何建筑的形体构成均离不开其基本要素与空间关系,通过各种基本形态加以分解,重构与创新,挖掘其无穷的创造潜力。为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居住区商业建筑通常从立意与手法上打破一些常规视觉范围的平衡性,通过视觉的中心转移、秩序变换、对比强化等等,创造出多样形体,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冲击,创造出新颖别致而具有时代感的商业建筑形象。

2.4色调整体性

建筑立面色调对于整个居住区建筑影响也是极大的。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色彩控制遵循一定的艺术审美原则,既形成整体色彩个性,又不妨碍建筑创造,使商业建筑的色调与整个居住区的基色调协调统一。运用对比色,遵从一定的主次关系,使空间统一中蕴涵着变化;或采用调和色在同类色中形成协作关系,通过构成商业空间的基本色调来统一整体造型。

3居住区商业建筑造型设计要点

3.1形体设计

无论是单一开间的住宅底商还是商业街,抑或是形态组合多变的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的面貌以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特征而呈现越来越多的风格,使人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作为建筑造型设计,无论何种流派,何种创造风格,都要在设计中遵循建筑艺术准则,如对点,线、面、体的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运用,对建筑构图中主次、比例、尺度、韵律、节奏的推敲,从而达到整体的协调与统一。另外除充分显现商业建筑的自身特色外,更应注意在设计手法上有所突破,商业建筑形体处理手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1体块穿插

为使建筑体型轮廓丰富,有高低错落变化,通过大小不同的体块,相互交错,纵横穿插,以达到建筑形体的变化。

3.1.2体块对比

为使建筑主体突出,使之成为整个建筑的构图中心,可运用对比的处理手法,在大小、形状、方向、高低、材质及色彩等方面进行对比,在采取对比的同时,考虑各体量之间的联系、整体的呼应协调,以达到变化之中有统一的原则。

3.1.3母题体块的重复运用

将建筑中具有相似功能性的建筑空间作为母体,在空间组合时重复出现,以达到强化建筑主体、增强韵律的目的,强度鲜明的建筑形象。

3.1.4退台式处理

有时为了获得特定的艺术效果或满足特定的地理环境,建筑常常采用由下而上渐次内收的阶梯形退台处理,使建筑形体使得既变化又稳定的效果,并且提供了室外活动平台,这种体形在有些许大中型商业建筑中采用较多。

3.1.5建筑形体的转折

商业建筑形体的转折处理,大多是在特定的地形、位置条件下,为强调建筑整体性、完整性而进行的特殊处理手法。如:在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以及其他任意角度和数量的道路交叉口的转角地段和不同程度地形变化曲折的不规则地段,建筑常相应地做转折处理,以保持和地形相协调,使基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获得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

3.2色彩设计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和形、光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及语言。商业建筑的色彩对完善整体造型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色彩能很好地创造气氛,表达情感和激发购物心理,它是最容易创造视觉效果和表现魅力的手段之一,在色彩处理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2.1确定主体色调

追求一座城市、一幢建筑物的个性特色是城市建设的一个永恒目标,而一个城市形象的好坏,建筑色彩的艺术感首当其冲,特别是城市当中的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富有代表性的社区住宅建筑,其自身色彩都应具有地方特色,协调一致,合理搭配。在进行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建筑的主要基调,在进行商业立面色彩处理时,获得统一协调的色彩。

3.2.2色彩对比搭配

要获得色彩的和谐,必须从整体出发,考虑形体构成关系,分清主次,求得色彩构成的美感。一般来说,色彩的主基调确定以后,主要构件和重点部位可按形体构成特点及商业的需要,在建筑细部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加强建筑形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在建筑形体需要着重表现的部分(如凸出的门窗等)相对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运用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关系,达到加强、丰富和完善造型的目的。

3.2.3环境条件的影响。

色彩运用与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有着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在南方炎热地区宜用高明度的暖色、中性色或冷色,而北方寒冷地区则宜用中性色和暖色。此外还应考虑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以与周围环境整体相协调、相互适应为原则。

4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4.1建筑的整体规划布局方面

目前,居民区往往根据需求增加二期甚至三期的建设,导致居住区在几年内发生巨大变化,而在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布局往往前期考虑不周,对于多期完成的住区,只照顾到了前几期的居民使用,后期居民则因为距离过远或不顺利而无法使用。而另一方面,有些居住区开发商将投资和开发的重点转向商业地产,出现商业建筑的开发过度,结果导致商业建筑“供大于求”,造成极大的浪费。

4.2建筑单体设计方面

4.2.1内部空间处理不当

住宅底商的平面布置由于受到上部住宅的限制,开间和形状大多不规整,开发商争为了争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一般将其划分为小开间、大进深的狭长商铺分别出售,空间形式不利于商业经营。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因此销售和出租均受到影响,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4.2.2外观设计不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呈现出各种形态,而大多数建筑不能和外部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一味博人眼球,刻意使用夸张怪异的形体,而忽视了商业建筑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与居住区的整体形象格格不入,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5结语

一个成功的居住区商业建筑项目应具有鲜明特色,对居住区商业类型加以研究,对其建筑特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大限度的在有限空间内生成多元化的购物,休闲以及各种活动环境,吸引更多顾客加入其中,这也商业化居民区将商业和居住完美结合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闫春林.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刘力.商业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