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徐晓丽

徐晓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中心小学276035

摘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富有真实性、探索性、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让他们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思维,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学生平时接触过许多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寓言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故事情境,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远道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选一选吗?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总是希望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承认,得到较好的评价。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地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这样的竞争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很好: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成绩比较平均的小组,评出冠军组、亚军组和季军组。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主动性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思维特点,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统计输赢的情况。学生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确实是这样。“动手做”的理念指出: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堆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增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6)。

[2]石寒烨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祁自安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浅论[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