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新药布瓦西坦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抗癫痫新药布瓦西坦的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分析

潘晓娇孙尚瑜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江苏苏州215163)

【摘要】本文对抗癫痫新药布瓦西坦(brivaracetam)在中国的专利申请状况进行分析,重点涉及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情况、申请人情况、法律状态、专利布局等,旨在为国内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提供有益的研究方向和在华专利布局方面的建议。

【摘要】布瓦西坦;癫痫;专利

【中图分类号】R9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89-02

1.引言

布瓦西坦(brivaracetam,商品名Briviact)是由比利时UCB公司研制的抗癫痫药,分别于2016年1月和2月被EMA和FDA批准上市,FDA批准的剂型有片剂、口服溶液剂和注射剂[1]。布瓦西坦属于第3代新型抗癫痫药,是目前最畅销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结构衍生物,其被批准作为一款辅助治疗药物用于16岁及以上癫痫患者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治疗。据统计,2011—2015年左乙拉西坦的平均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因布瓦西坦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药动学性质,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良好耐受性,预计本品应用前景较好[1-2]。

本文综述了布瓦西坦的国内知识产权情况,从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申请人分析、法律状态、专利布局等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以期为布瓦西坦的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2.布瓦西坦在中国专利申请概况

2.1数据检索

本文以技术内容与布瓦西坦密切相关的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检索数据库为国家知识产权局CNABS数据库和STN,检索入口包括关键词、分类号和CA登记号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筛选,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得到专利申请32件。

2.2专利申请的时间分布

图1显示了布瓦西坦的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时间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年,首次出现了涉及布瓦西坦的中国专利申请;2009年申请量出现了明显增长,达8件;随后申请量有所回落,2014年重新回升。另外,2015-2016年申请的部分专利尚未公开或部分《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尚未进入中国国家阶段。从图中还可看出,2015年开始才出现国内申请人的申请,可见,国内对布瓦西坦的关注较晚。

2.3专利申请人分析

涉及布瓦西坦的中国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共有12个申请人,其中国外申请人10个,申请量为29件;国内申请人2个(*表示),申请量为3件,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布瓦西坦的申请目前还是主要集中于原研公司UCB公司。

2.4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

该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均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有13件,其中11件处于专利权维持;驳回的有9件,其中4件处于复审状态;逾期视撤的2件。

3.原研公司UCB公司的中国专利保护情况

UCB公司涉及布瓦西坦的中国专利申请共17件,5件为分案申请。早在2001年,UCB公司就开始布局布瓦西坦的专利申请,其涉及包含布瓦西坦的通式化合物(CN01805445)和制备中间体(CN01805507),这两件申请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授权,前者处于专利权维持状态。随后,该公司又以该通式化合物或布瓦西坦为活性化合物,申请了一系列涉及药物制剂等主题的外围专利。

核心化合物专利CN01805445是与布瓦西坦相关的首个中国专利申请,其披露了4-取代的-吡咯烷-2-酮、其制备方法和用于治疗神经性疾病例如癫痫的用途,公开了具体化合物159(2S)-2-[(4R)-2-氧代-4-丙基-吡咯烷-1-基]丁酰胺(即布瓦西坦),且公开了在原发性普通癫痫模型中,该化合物159表现了特别有希望的活性,该化合物最终得到授权保护。另外,该核心专利中还涉及了该化合物的盐形式,以及药物组合物和用于治疗癫痫等疾病的制药用途。由此可见,在核心专利中,UCB公司对涵盖布瓦西坦的通式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圈地保护。

后续,UCB公司围绕核心化合物布瓦西坦进行了系统的外围专利布局,包括制备中间体(如CN200680033845)、共结晶化合物(如CN200780026718)和一系列药物组合物/制剂申请,如稳定溶液(如CN200980104812)、延长药物释放的口服制剂(如CN200980120221、CN200980145588、CN201410370727、CN200980145828、CN201410407641、CN201080005399、CN201410370728)、立即释放的口服制剂(如CN201080005682、CN201510244092)等。可见该公司很重视外围专利如药物制剂的专利布局。

4.启示及建议

布瓦西坦的诞生是基于左乙拉西坦的结构衍生物,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尚无基于布瓦西坦的结构衍生化合物产生,可以此为启发进一步开发新化学实体,并获得专利保护,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申请外围专利如盐、溶剂合物、前药、晶型、新的适应症、增强活性/降低耐药的药物组合物,增加生物利用度/降低不良反应的新剂型、制备方法、中间体等,通过获得专利保护可在活性成分专利到期时抢占先机,拥有较强的专利保护力度。因此,国内企业可以基于现有技术成果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同时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通过多角度、深入研发,以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叶勤建,贺月月.2016年第一季度美国FDA批准新药简介[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7):1113-1117.

[2]MarkhamA.Brivaracetam:firstglobalapproval[J].Drugs,2016,76(4):5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