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输血

/ 1

儿科临床输血

卢春娟

卢春娟(黑龙江省医院150056)

【中图分类号】R7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234-02

【关键词】输血儿童分类

随着血液分离技术的进步,高纯度、高浓度、高质量的血液成分不断推向临床;随着临床医生对成分输血的认识日渐加深,成分输血占输血的比例迅猛上升,很多国家(地区)已达95%~98%。

一、全血输注

全血不全,常规量输全血只能提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不能有效地提高白细胞、血小板和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成分。输全血风险比输成分血更大,因此全血输注现在临床很少应用。

二、红细胞输注

为纠正贫血者应输红细胞,不应输全血。由于减少了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等的输入,使输血传染病和输血的其他副作用明显减少。

常用的红细胞剂

1.红细胞悬液是最常用的红细胞成分,含血红蛋白约150g/L,保存期同全血,应用方便。

2.浓缩红细胞含血红蛋白约为220g/L,适用于心、肺功能不全,特别是贫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3.洗涤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4~6次,以去除抗体、补体、杂蛋白等有害成分,但同时也损失了部分红细胞,影响疗效,且增加了费用。主要用于严重免疫性溶血,尿毒症等。

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用离心法去除白膜层,效果差,用过滤法去除白细胞可达99.99%以上,可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去除白细胞更彻底者,可大大降低同种免疫的发生和输血传染病毒的可能性。

5.照射红细胞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器官移植者)以减少输血所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6.重组血洗涤O型红细胞加AB型血浆,主要用于严重ABO新生儿溶血症的换血治疗。

7.冰冻、融化、去甘油红细胞保存期可长达8年。

8.年轻红细胞经离心分离去除相对老的成熟红细胞,适于慢性溶血患者,可使其输血间歇延长。

三、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是一个很常用的血液成分。传统浓缩血小板制剂是采用离心分离法制备的,每400ml全血分离的血小板数约为0.55×1011,一个病人治疗所需的血小板输注量往往需要多个供者的血小板才能满足,可能使受血者发生很多复杂的免疫问题。

现在,有条件的地区多采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制备血小板,这样?次可从一个供血者采得血小板约(2.5~6)×1011个。这种机采是密闭式进行的,所制备的血小板被污染的机会少,纯度高,质量更可靠。

四、粒细胞的输注

白细胞是许多感染性病原体的寄生和繁殖地,输白细胞传染病的风险较大,而且白细胞HLA抗原系统复杂,粒细胞输注可使受者发生潜在的免疫紊乱,而且疗效尚难肯定,因此粒细胞输注现在临床少用。

粒细胞制剂一般以从400ml全血体外分离得到的约1×109个粒细胞为一个单位。

五、血浆输注

血浆可通过体外人工全血离心分离法或机采法获得。用于临床的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新鲜液体血浆。

输血浆有不少副作用和传染疾病的风险,目前已能从血浆中分离出的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Ⅷ、Ⅸ等多种血浆制品中,其有效成分浓度高、疗效更好,且都经严格灭活处理,安全性更高,所以现在临床上已不用单纯血浆输注进行扩容、提高血浆蛋白成分等。

六、白蛋白的临床应用

目前商品白蛋白制剂是由经乙肝疫苗免疫后的健康人血浆,用低温乙醇法提取,再经60℃、10小时加热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等工艺制备而得。该制剂临床应用较安全,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血浆输注低得多,用于“扩容”效果较好。随着现代输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白蛋白制剂正成为一种临床用量很大的蛋白制剂。

参考文献

[1]廖清奎,贾苍松.输血医学中的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8(3):142-143.

[2]罗春华,贾苍松.成分输血在儿科的应用[J].华西医学,1991,6(3):280-282.

[3]廖清奎,贾苍松.儿童白血病的输血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35-337.

[4]贾苍松.溶血危象的输血治疗[J].小儿急救医学,2003,10(5):279-281.

[5]贾苍松,廖清奎.谨防输血过量所致循环负荷过重[J].小儿急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