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疗效分析

欧阳维露

欧阳维露(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人民医院眼科425600)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33-01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糖尿病组40例,非糖尿病组40例,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视力、并发症。结果随访1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保证手术质量,术后严格控制血糖,该手术治疗效果,可以肯定。

糖尿病在今日的中国,已呈爆发性流行态势。因为它的发病率高,所以,由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患者也日渐增多。近年来,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在国内已普遍开展。此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愈合快,因此适合糖尿病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目前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我院眼科,于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对80例白内障病人施行了这一手术。其中有40例为糖尿病白内障病人。术前,我们已安排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白内障,可作手术治疗病人。共计80例。其中糖尿病白内障40例,另40例无糖尿病。前者“1组”,后者称“2组”。1组40例,48眼。男28例,32眼。女12例,16眼。年龄41~76岁,平均62.7岁。晶状体核Ⅱ级4级,Ⅲ级28眼,Ⅳ级16眼。术前视力:光感~0.4.糖尿病史平均7.1年。术前均经内分泌科诊治,空腹血糖已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组40例,51眼。男27例29眼。女13例,22眼。年龄43~78岁,平均62.5岁。晶状体核Ⅱ级5眼,Ⅲ级33眼,Ⅳ级13眼。术前视力:光感~0.4均无糖尿病病史。

1.2手术方法全文手术均系本文作者主刀完成。术前滴美多丽眼液和双氯酚酸眼液各3次。0.4%盐酸奥布卡因眼作表麻,做透明角膜切口或2点辅助切口。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6mm。BSS水分离,囊袋内乳化碎核,I/A自动灌吸皮质,将切口扩大至3.5~6.0mm,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检查切口无渗漏,整复球结膜瓣,切口不缝合。若闭合不平,以10~0尼龙线缝合一针,术毕。常规消毒纱布遮眼。

1.3术后处理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证。术后口服吲哚美辛25mg,及预防性维生素口服。术后第一天,典必殊眼药水2小时1次。并继续让糖尿病病人服用降糖药物。

1.4观察指标房水闪辉按0~4级评定:(+)最轻。(4+)最重,为纤维素性。随访一年。

1.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没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视力比较,以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0.6者眼数统计。糖尿病组40眼(83.3%)。非糖尿病组43眼(84.31%),两组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视力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术后一个月最好矫正视力比较[眼(%)]

2.2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眼(%)]

3讨论

3.1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其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及恢复快是其优点。术后之矫正视力≥0.5,可达59.5%~88.9%[1]。本文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6的,为40眼,达83.33%。和文献报道近似。

3.2上面所说,糖尿病人,尤其是不伴视网膜病变者,术后视力改善程度与2组无异。且无统计学意义。

3.3角膜混浊和操作粗糙,手术时间过长有关。虹膜炎则和乳化针头过多接触所致。因此,此类手术要求术者技术娴熟,操作轻巧。尤其在撕囊完整、机械碎核、节约超声能量、缩短超声时间,都可减少对角膜、虹膜的损伤。确保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后,减少瞳孔活动时间,对虹膜及人工晶体表面的摩擦。

3.4糖尿病人术中后囊破裂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人术中。这和糖尿病人术中瞳孔难以扩大,且难以保持,手术野受影响有关。本文作者认为,术中要进行充足的水分离,水分层,保证核,核外层,皮质和囊膜彻底分离,核必须能旋转。乳化头尽量局限在瞳孔中央可视区内。做较大直径的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植入较大径的人工晶体,以增加术后周边视网膜的可见性,为后期眼底激光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创造条件。[2]

参考文献

[1]范钦华,杨建东,张志强,等.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579~1581.

[2]林国才,涂梅.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中国保健.2009,17(1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