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探讨张航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探讨张航飞

张航飞

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91

摘要:岩土工程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相关的施工技术具有隐蔽性和依赖性特点,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不仅对地基加固无益,还会造成安全隐患,降低岩土工程整体施工效果,所以该工程施工不容许出现一丝差错。在实际中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处理经常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地质形态或桩体问题,施工人员还要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中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常用方法;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TU47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当建筑工程还未进行施工前,对建造工程所涉及到范围的岩土进行勘察,从而搜集和获取相应的地理、环境以及地质等有关信息,并且对于所获得到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整理和分析,以能顺利完成最终的绘制等有关工作。建筑工程的地质和环境等特征较为复杂多变,地基结构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建筑工程地基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全面的、充分的考虑上述问题,以保障地基结构的各项安全性能。

1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常见问题

1.1操作不合理

在对地基进行施工处理的前期阶段,应当对当下地基表面予以实时勘测,通过对外部环境的了解,来对后续地基的应用处理选取分配合理的相关方法,但受当下我国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往往在前期勘测过程中出现各类操作不合理的安全问题,对后续施工过程的开展以及岩土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从根本上阻碍了施工的正常进度。此外,在岩土工程前期勘测阶段,受地形复杂程度的影响,相关施工人员往往无法对各地覆盖面积予以细致勘测,以此无法完善最终的地基处理施工效率。

1.2准备工作不足

在施工开始的前期准备阶段,为了迎合后续施工进程的有效开展,因此,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必须得到有效完善。首先是对岩土工程所涉及到的地面地基区域进行基础勘察,对可能造成施工难度的区域予以重点勘察,基础的打造能够使得后续的地基应用方法的选取更贴近施工技术要求,再者需要对施工材料予以相应的准备,避免由于受到原材料的影响而使得后续施工过程无法实时进行。并且当下地基环境往往隐藏较多的安全隐患,前期的准备工作能够对各类安全隐患的产生做好相应的铺垫,对参与本次施工的技术人员予以身心安全的全面保障。

1.3勘察方法和勘察报告不合理

当下在进行岩土工程地基勘探施工过程中,受相关硬件设备的落后影响,使得地基环境涉及到的各类问题无法予以正常的开启和发现,此种误差为后续的施工环节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当下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在对前期勘测报告予以查验过程中,即使发现了相关问题也往往不会予以刻意细致的调查引进,对问题处理的不了了之更加重了此类安全隐患对后续施工开展的负面影响。

2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应用要点

2.1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处理方法

土工合成材料在岩土工程工作推进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由于此材料拥有较多的应用优势,比如重量小,且施工非常简便,还有连续性能较好等,因此主要在需要隔离或是加固等阶段应用较多。而在地基处理当中,一般会在边坡地段或是软土地基条件下运用此材料,可将其类比于弹性的复合土质,进而提高地基在建设中的承载力。另一方面,土工合成材料有着较强的耐腐蚀性和渗透性,且抗拉强度非常好等优点,所以能够节省一定的材料成本。通常其应用的主要范围有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和提高土体固结速度,并防止道路路基下沉等。

2.2砂石垫层处理

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中,砂石垫层处理法属于一项常见的措施。其主要是以砂石垫层为主,当作地基处理的关键技术,并为整体的岩土勘查工作开展质量建立稳定基础,进而符合于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需求。

在砂石垫处理技术的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以岩土地基自身的承载力来作为施工分析和具体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依据此项技术在处理中的主要要素,将地基夯实且确保所夯实的尺寸达标,以提升地基的持力层,将其承载力增强,然后再开展垫石层的处理操作。简单来说,就是运用了对地基沉降中所形成的下降高度来予以细致分析,并从中找出沉降的高度差,接着依据工程的地基处理标准来将垫砂石运用至实际的地基处理当中,以此来确保地基处理具备更好的完善性和时效性。

由于砂石垫层技术方法所需的机械设备较少,且施工工艺比较方便而快捷,故此其工程造价相对来说也较低,其经济建设的效益也比较好,所以应用广泛。此外,因砂石垫层有着较好的透水特点,可加快基底孔隙水的消除速度,同时还能够将土的饱和度和抗剪力增强,对塑性破坏情况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运用砂石垫处理技术需注意的是,在验收环节,必须依据建筑物地基建设的质量标准去完成验收,确保垫层压实性良好,且回填所用的砂石质量具体较好的含水率,夯实稳固且保障地基的均匀性等要求。一般验收中所采用的是钢筋贯入法和环刀取样法。

2.3桩基础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

适合岩土工程施工要求的桩基础有预制桩和灌注桩,每种类型又分别存在多种施工方法和处理技术。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灌注桩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桩基础。在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处理中,负责人需要考虑到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如果选择灌注桩施工方法,还要改善该种技术,解决其导致的桩体承载力下降问题。现有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可满足此要求。其技术要点为:高压灌注水泥,使桩底的沉渣没有降低桩体承载力的机会。如此桩体周围的土体结构稳定性也会提高。

2.4强夯的处理方法

强夯处理方法的应用主要针对提升地基的稳定作用予以实施进行,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强夯法的操作需要现场连续性的以夯锤给予地基一定的重力作用,以此加固内部的压力连接,有效提升内部的稳定牢固性。强夯法具有高效率的施工特点,因此,在当下地基问题的相关处理当中使用频率较为频繁,但此种应用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地基本身的土质具有一定的施工要求,软土本身土质较为松软,内部含水量过多,因此,使用强夯法对其予以加固往往无法达到实际的应用效果,在应用强夯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软土表层添加相应的粗颗粒原材料,以此使其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达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2.5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

由于地基加固处理的核心思想是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所以在同一个建筑工程中,可能由于建筑物位置的不同,所采用的加固方法也存在差异。但总而言之,应该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应的处理办法,即使两个建筑物的距离很近,但只要其面临的地基加固条件不同,就应该选择各自具有针对性的加固方法,以确保两个建筑物都能够得到相同的加固处理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当下实际工程中面临的现状问题予以一定的简要概述,并对当下地基的各类处理方法予以说明。当下在岩土工程承包施工过程中,工程的规模扩张逐渐增加,因此,内部的施工环境往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如若在处理地基过程中采用较为单一独立的处理技巧往往无法提升施工质量,因此,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应当合理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合理的进行地基处理方法的配合和筛选,从而有效提升最终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建军.浅谈软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及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8):88-89.

[2]王祥.高速铁路软土地基的差异沉降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3):11-15,45.

[3]陈胜伟,刘光彬,刘先林.常用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