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尼曼-匹克病例分析及机制探讨

/ 1

1例尼曼-匹克病例分析及机制探讨

王国锋赵永静

王国锋赵永静(郑州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河南郑州450053)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266-02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溶酶体神经变性

患儿,男,4岁,因肝脾大就诊;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心肺无异常;腹膨隆。

辅助检查:1)血象:血红蛋白呈轻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显示特征空泡,约8~10个,具有诊断价值。电镜下这些空泡系充满类脂的溶酶体。血小板数正常。患者白细胞缺乏神经磷脂酶活性。2)骨髓象含有典型的尼曼-匹克细胞,核细胞直径20~100μm;核较小,圆形或卵圆形,一般为单个,也可有双核;胞浆丰富,充满圆滴状透明小泡,类似桑椹状或泡沫状。PAS反应弱阳性,胞浆内的小泡壁呈阳性,小泡中心阴性;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苏丹黑均呈阴性反应。3)血浆胆固醇、总脂可升高,SGPT轻度升高。4)尿排泄神经鞘磷脂明显增加。5)肝、脾和淋巴结活检均有成堆、成片或弥漫性泡沫细胞浸润。神经鞘磷脂。6)X线检查:无特征性X线表现,在长期存活病例,由于充脂性组织细胞在骨骼内大量增殖可表现骨质疏松、髓腔增宽、骨皮质变薄,甚至长骨可出现局灶性破坏区,但无骨骼膨大畸形改变。婴儿期以后肺泡受充脂性组织细胞浸润,肺部可见类似组织细胞增生X症的表现。总之无特异性,仅提供辅助诊断的依据。7)测定白细胞或培养的纤维母细胞鞘磷脂酶活性,各型酶的活性不同。眼科会诊:尼曼-皮克病眼底。临床诊断:尼曼-皮克病。

尼曼-匹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的溶酶体水解作用缺陷以及脂质转运障碍所导致的鞘磷脂沉积病,以胞浆和溶酶体中胆固醇和鞘磷脂累积为特征。其中幼年型尼曼-匹克病(C型慢性神经型尼曼-匹克病)多见儿童,少数幼儿或少年发病。出生后发育多正常,少数有早期黄疸。常首发肝脾肿大,多数在5~7岁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亦可更早或迟到青年期)。智力减退,语言障碍,学习困难,感情易变,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惊厥,痴呆,眼底可见樱桃红斑或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瘫痪。可活至5~20岁,个别可活到30岁。SM累积量为正常的8倍,酶活性最高为正常的50%,亦可接近正常或正常。

1、C型尼曼-匹克病

患者呈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一般不可治愈最终导致死亡[1]。至今人们还不清楚脂质转运障碍是如何导致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目前有人认为尼曼-匹克病的发生与自我吞噬作有关,也就是细胞中的蛋白质通过一种受调控的逐步演化的保守程序游离进入自我吞噬体并发生降解[2]。这一途径使得有限的或受损的大分子物质得到循环利用以提高细胞存活率。然而自我吞噬作用的过度激活会导致细胞发生应急和凋亡。

2、C型尼曼-匹克病的异常生化特点

C型尼曼-匹克病患者大脑的脂质转运障碍导致胆固醇和其他脂质到达神经元并储存于胞浆中[3]。外周的脂蛋白胆固醇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从头合成作用对于发育中和成熟的神经系统都是必须的。神经元和其他类型的神经细胞通过内生作用获得胆固醇,或者摄取神经系统内产生和释放的。

参考文献

[1]宋天保,王亚利,梁长林,等.酪氨酸羟化酶在C型尼曼-匹克病小鼠小脑中的异常表达[J].解剖学报,2001,32(4):320-323.

[2]GermanDC,LiangC-L,SongT,etal.Neurodegenera-tionintheNiemann-PickCmouse:glialinvolvement[J].Neuroscience,2002,109(3):437-450.

[3]YamadaA,SajiM,UkitaY.ProgressiveneuronallossintheventralposteriorlateralandmedialnucleiofthalamusinNiemann-PickdiseasetypeCmousebrain[J].BrainDev,2001,23(5):28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