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基层工会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增热恒温”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如何构建基层工会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增热恒温”体系

宋成

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国企改革的系列要求,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伴随着国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化,作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所从事的项目单体大、运行周期长、技术复杂、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化的“急难险重”工程趋势日趋明显。与此同时,企业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越来越复杂。种种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工会组织作为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如何使职工安心工作、快乐生活成为摆在工会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业余文化活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开展好业余文化活动,对于稳定职工队伍,愉悦职工身心,打造品牌文化有重要作用。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从构建多层次、多格局的职工文化阵地网络入手,建好职工文化阵地,大力发展职工文化,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牵头、惠及职工群众的良好格局。

如何开展好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保持职工业余文化的“增热恒温”,打造特色项目文化品牌?大家都在探索并且成效颇丰,为职工创造了幽雅舒适的文化生活园地。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也有一些拙见,还不太成熟,希望与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一、业余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基层项目对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不相同。总体来说,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形式越来越新颖、种类越来越丰富、关注度越来越高。但也存在部分问题,有的出现了上下两级温差,即上冷下热、下冷上热。甚至有的出现了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不冷不热的现象。总的来看,现在职工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饿肚子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但是我们反观职工的精神世界时,不仅没有达到“温饱”甚至存在饿“肚子”的情况。这些成了业余文化活动开展过程的“拦路虎”,亟待下大力气解决,从而为职工提供丰盛的文化“大宴”,促进两个“肚子”同步“吃好”。通过构建“增热恒温”体系,保持文化建设的热度,进而打造特色文化建设品牌。

二、“增热恒温”的定义

当大家看到这几个字之后可能存在疑问,到底什么叫增热恒温?增热恒温,就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温差”或者“逆差”现象,业余文化活动建设要不断处于增热过程,不断完善职工业余文化活动,从而打造文化建设品牌。同时要避免建设过程存在的“波浪式”发展。如何避免“开倒车”,就要构建“增热恒温”体系,不仅要增热,而且要保持业余文化建设的热度,恒温向上发展。这样增热恒温,不断向前发展,打造职工业余文化品牌长期性和持久性。

三、如何构建“恒温增热”体系,营造职工精神“温床”

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作出了重要指示,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进一步夯实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的基础,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不断深化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内容,从而增强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建设重要力量。中国工会十六大也提出要不断增强工会凝聚力,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娘家人”的角色上来,真正从职工利益出发,想在职工之前,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世界,把职工的业务文化活动办好、办大、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进职工的心里,长久以往就会形成特色项目文化。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民意相结合。

职工业余文件建设过程中,要实行“双轨”发展,即:顶层设计与民意相结合,要一方面强化顶层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考虑职工的需求,既要求突破,又要兜底线。顶层设计,就是要求工会干部在开展工作之初,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前后联系,适当选树几项特色和重点活动,通过全年活动规划,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突破。关注基层民意,就要求工会干部要“沉得下去,带得上来”,即:要深入职工群众中,开展深入的谈心交心活动,走进职工心中,把职工所思所想,职工想要开展的活动及时收集上来,并且及时反映在业余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真正达到让职工有所盼,开展活动有亮点。

总之,在业余文化开展过程中牢固树立“三个原则”即:立足实际、面向职工、适当突破的原则,既要立足职工本身,又要实现工会工作新的突破。要充分利用文化活动的阵地,夯实职工活动基础,筑牢职工温馨之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以职工业余文化发展长远规划为依托,以年度规划为“推进器”,助推职工业余文化长效性发展。

基层工会要把职工业余文化发展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要从高处着眼和长远考虑,与行政领导沟通,确立职工业余文化发展五年规划,创建自身文化品牌。要把职工业余文化规划纳入到整体文化规划当中,做到同步发展。在规划制定之初,工会要深入基层,多方考虑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植根性。

与此同时,基层工会也要以五年规划为依托,在每年年初制定业余文化活动规划。年度规划要通过年初的民主管理大会确定下来,并要把规划公布在基层的公示栏中,接受职工的监督。年终的干部述职过程中,要把职工的业余文化建设成果纳入到考核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考核体系,促进工会干部的履约践诺机制的形成。

年度规划要以五年规划为依托,五年规划要以年度规划为补充和调整,最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职工业余文化建设持续、长效发展。“坚持即品牌”,基层工会要以规划为依托,确立自己的发展品牌和特色,长期培养和发展,最终会形成一批品牌活动,打造特色的品牌文化。

(三)做好四个结合,提升业余文化层次。

(1)少数与多数的结合

基层工会充分挖掘内部员工潜力,充分发挥工会积极分子的作用,发掘自身内部文艺骨干,形成自身的活动积极分子群体。在开展活动时,以活动积极分子群体为基础,通过宣传带动,在每年每个活动吸纳一部分职工进入到活动积极分子群,不断壮大工会内部的活动基础人才库。“多数与少数的结合”,运用少数文艺骨干,带动大批活动积极分子,通过小活动,体现了最大限度的价值,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了大集体的组织能力和震撼的活动场面。

(2)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基层工会在确定活动方案或者活动节目时,充分考虑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既要考虑到新员工也要顾及到老同志。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每年的活动都有特色,有亮点,使职工体会到工会组织在“求新、求变、求突破”上下了硬功夫。在活动形式上,基层工会要在现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的活动形式,形成项目部富有特色的活动聚集群。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也遵循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例如在文艺活动中,要与时俱进,大胆引入新出现的文艺形式,提高活动的层次和水平。

(3)小型与大型的结合

基层工会组织在全年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大与小的结合的优势。基层工会要确立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重点,切记面面俱到,每个活动都想成亮点。而是大小活动交替进行,使项目部月月有活动,既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不能使业余文化活动成为“主业”,有主有次开展活动,从而促进特色文化的选培工作。

(4)自身与外部的结合

基层工会在举办活动过程中要统筹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在寻找自身资源的同时也要合理吸收外部资源,避免出现井底之蛙的现象。在寻找资源时,要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外部资源既可以是兄弟单位资源,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源。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业余文化活动水平,又能提高自身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对职工的自信息和自豪感也是一种培养。

业余文化活动要成为工会融入中心的突破口和引爆点。构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增热恒温”体系的目的是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和激情,从而长久坚持下去,形成自身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品牌,促进项目文化的建设。通过构建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增热恒温”体系,我们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要以活动促活力,以活力促团结,以团结促发展,实现“要求职工活动”到“职工要求活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