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 2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陈慧丽苑曌靓

新疆哈密市第二人民医院839001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祛痰及低流量吸氧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与心率及气血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是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6h、12h、24h的PH和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并辅以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频率与心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治疗当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Ⅱ型呼吸衰竭

在呼吸内科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并且吸烟史较长,在秋冬两季极易发生,往往由于机体受凉之后,病情急性加重【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常常会并发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需要利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在予以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2】。基于此,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探讨了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为(60.21±4.34)岁;病程6~30年,平均病程(6.12±2.18)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为(65.21±6.34)岁;病程5~28年,平均病程(7.41±1.6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治标准,患者神志处于清醒状态,无需行气管插管;(2)患者气血分析结果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即PaO2(动脉血氧分压)<60mmHg,PaC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0mmHg;(3)患者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症状。例如: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

排除标准:(1)患有可导致肺功能异常、呼吸困难的疾病,如: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心源性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肺癌、支气管哮喘等;(2)患者主要器官功能衰竭,如:肝肾阴虚、心律失常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方法,例如: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祛痰等,并予经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广州润之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辅助通气治疗,治疗期间采择舒适的体位,鼻面罩需要按照患者面、鼻大小来进行选择,确保面罩不漏气、松紧适宜,防止鼻部皮肤由于受到压力而出现破损、缺血现象。湿化液选用温度在30~35℃范围的无菌液,无创呼吸机参数设置:S/T工作模式,初始吸气压力(IPAP)为8cmH2O,呼气压力(EPAP)为4cmH2O,吸气时间1.0-1.5s,呼吸频率为13~16次,观察患者感受情况,适当调节面罩,吸气压力(IPAP)逐渐提升至16~20cmH2O,呼气压力(EPAP)提升至4~6cmH2O,同时对吸氧浓度进行调节,使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90%。患者通气次数2~4次/d,每次时间为3~4h,确保每天通气时间>9h,在通气间隔时期,予以患者低流量吸氧,勉励患者咳痰以及多饮水。

1.3(观察指标)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h、12h、24h的血气分析指标(PaC02、PaO2、PH)的变化情况。

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的结果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单位使用()表示,对两组的数据比较结果采用t进行检验,最终得出P<0.05,本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是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6h、12h、24h的PH和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表现为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气流受限、气道受阻。患者早期阶段病变局限在降低肺顺应性、增大闭合容积以及小气道,而进行性发展导致最大通气量降低、肺通气功能障碍、大气道被病变侵入【3】。随着病情的发展,使残气量与其占肺总量比重不断提升,毛细血管、肺泡丧失了大量的气体,造成换气功能障碍,血流量、通气量两者比例严重失衡,当换气功能与肺通气障碍时,将会产生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现象,出现高碳酸和低氧血症,最后会使患者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当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往往会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在治疗方面,一般予以氧疗及抗炎、平喘、祛痰、止咳等,其中通畅气道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使通气功能得到改善,但最有效、直接的方法是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机主要是在肺泡、气道口两者之间构建压力差,产生肺泡通气的动力,为患者提供了呼吸支持,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维护生命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5】。

通过此次研究中的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但是两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6h、12h、24h的PH和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并辅以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频率与心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治疗当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菊英,谭俊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12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328-329.

[2]窦钰,张昌红.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35-36.

[3]杨素文,李秋丰.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70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9):6015-6016.

[4]丁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6):124-126.

[5]廖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1):6415-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