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康永忠

临夏州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研究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73例患者中,其中有38例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在右肺(其中上叶12例,中叶14例,下叶12例),病灶在左肺的有35例(其中上叶13例,中叶12例,下叶10例),均为单发性肺癌,而螺旋CT诊断的影像特征较X线平片好,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更加清晰,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X线平片;螺旋CT;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

肺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当患者发生肺癌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缺氧等症状,听诊可听见肺部啰音,患者痰液较多,尤其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窒息的危险[1]。肺癌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癌症,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当患者出现任何不适时,要及时进行诊断,有利于及早治疗,帮助患者提高预后。本文就周围型肺癌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进行诊断,其中男性42例,女性31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2.4±1.6)岁,病程1~3个月,平均病程(1.5±0.5)个月,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胸闷等症状。其中包括鳞癌有34例,腺癌20例,大细胞癌10例,腺鳞癌4例,类癌5例。纳入标准:所有癌均为单发病灶,未发生远处转移,经穿刺检查后确诊,均接受X线平片和CT检查,检查前为接受化疗。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急性炎症、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CT造影剂过敏者。

1.2方法

进行X线平片检查,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机(由美国GE公司生产),叮嘱患者去除衣物,双手叉腰站立在X线摄影机前,首先进行胸部正位平片的摄影,调整X线摄影机的焦距为180cm、15~20mAs的电流,80~85KV的电压;然后告知患者将双手向上举起,调整参数为:180cm的焦距、30~40mAs的电流,90~95KV的电压[2]。当图像打印后由3位专业的临床医师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病灶情况。螺旋CT检查,使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头,然后进行胸部的扫描,范围约从上面的肺尖部到下面的肋膈角,调整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120kV的球管电压,250mAs的电流,层厚1.0mm,螺距1.375:1[3]。通过CT数据统计的专业处理后,由3位以上专业的主治医师对结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计算,以“%”表示诊断效果,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7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X线片及CT的检查中,其中有38例周围型肺癌的病灶在右肺(其中上叶12例,中叶14例,下叶12例),病灶在左肺的有35例(其中上叶13例,中叶12例,下叶10例),均为单发性病灶。其直接征象为:两者均可以发现有不规则的或类似圆形的肿块,有的边界较为清晰;检查发现有厚壁空洞或者薄壁空洞。间接征象有:两中方法诊断均发现患者的出现胸膜凹陷,在与肿块相连的部位出现模糊的阴影;有的肿瘤边缘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突起的分叶征,大体呈弧形;支气管呈现气象征,患者胸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液。

2.2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的情况

螺旋CT诊断发现出现肿块的患者有62例(94.93%),出现分叶征有40例(54.79%),出现空洞有54例(73.97%),出现胸膜凹陷有39例(53.43%),出现胸腔积液有70例(95.89%);采用X线片诊断发现出现肿块的患者有43例(58.90%),出现分叶征有23例(30.51%),出现空洞有31例(42.46%),出现胸膜凹陷有20例(27.39%),出现胸腔积液有54例(73.97%)。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后的影像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x2=12.2430,8.0692,14.8957,10.2681,13.7009,P<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下段以下直至小支气管的肺癌。它的临床症状往往出现时间较晚,其中最常见的是鳞癌和腺癌。当患者出现周围型肺癌时,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无咳嗽,咯血不多,出血较少,痰液也较少,早期诊断对肺癌的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周围型肺癌的癌灶愈小,咯血的机会愈小,诊断也愈困难。当患者出现周围型肺癌时常常会出现发热,发热是周围型肺癌的一个主要的诊断标准之一。

X线平片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对任何骨折进行检查,也可以检查其他疾病的病理变化,能够明显判断病变位置,病变的范围、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能够通过在病变部位的不同显影而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4]。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tomographyCT)简称CT,是一种病情探测仪器。它能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且成像较为清晰,与x线相比具有较好的辨识度。这种机器由X光断层扫描装置、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视显示装置组成,可以对人体各部进行检查,发现病灶。

综上所述,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影,对周围型肺癌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张蕊,高淑艳.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对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08):1475-1476.

[2]万大平,刘栋云.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05):927-929.

[3]李伟.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比较[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3):1436-1437.

[4]朱向会,阮守宇,李群武,等.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07):76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