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志军

娄底市涟源市中医院417100

【摘要】目的:研究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患,共有70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对于B组的35例病患运用西药进行治疗,对于A组的35例病患采用炙甘草汤加以治疗,比较所有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其中A组显效为17例,比B组多4例,A组有效为10例,比B组多2例,A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B组为6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炙甘草汤运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整体治疗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炙甘草汤;治疗疗效

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指的是窦性静止、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以及窦性静止等以心率减慢为基本特征的疾病,心率每分钟不高于60次[1]。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者较轻,偶尔出现头晕、心悸、乏力以及胸闷的症状,病情较严重的会出现抽搐、气促、晕厥、胸痛以及黑朦等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心源性猝死。此类疾病通常是因长期精神紧张、不良情绪、熬夜、原发性心脏病[2]、吸烟酗酒以及外伤等各类因素所致使。在祖国医学中,缓慢性心律失常被称之为眩晕、心悸等。就西医用药来看,一般以受体激动剂以及抗胆碱能药物为主,而过量用量以及长时间用药易使病患出现视力模糊、焦虑不安、便秘、过敏性皮疹、烦躁、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70例病患,将所有病患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B组与A组,各为35位,其中A组男病患19人,女病患16人,他们的病程为1-11年,平均(3.43±1.14)年,具体年龄在17-87岁之间,平均(55.27±2.05)岁,其中有4例病患为心脏瓣膜病、有8例为冠心病、有6例为心肌病、有15例为高血压、其它有2例;B组中男病患20位,女病患15位,B组病患的病程为0.4-13年,平均(4.28±1.37)年,其年龄在21-89岁之间,平均(57.29±2.86)岁,其中有6例病患为心脏瓣膜病、有7例为冠心病、有7例为心肌病、有14例为高血压、其它有1例。对比两组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差别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B组病患运用西药进行治疗,给予阿托品片,口服0.3mg/次,每天给药3次,共治疗一个月,对病患的心率情况加以检测,观察病患的不良反应。A组病患采用炙甘草汤进行治疗,具体的方剂为:10枚大枣、12g炙甘草、6g阿胶、30g生地黄、10g麦冬、6g人参、10g麻仁、9g生姜、9g桂枝[3]。对于失眠以及心悸病患可加20g菊花、20g龙骨、20g磁石以及10g柏子仁;如果病患有心气不足的症状,则可将人参以及炙甘草的用量加大;对于阳虚病患可用5g肉桂取代桂枝,再加10g补骨脂;对于阴虚内热病患可加10g黄柏与15g知母。以上所有药剂均加1500mL水煎煮,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一天一剂,服药1个月。

1.3评定方法

根据病患的治疗情况将其疗效分为三等级,即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其中显效:经过治疗,病患临床基本症状基本消失,其心率与正常心率值无较大差异;有效:经过治疗,病患临床基本症状有改善的迹象,其心率也有所提升;无效:经过治疗,病患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者发生恶化,心率保持不变。总有效率=(显效病患数+有效病患例数)/总病患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此统计主要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具体数据加以处理,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距可以用X?加以检验。当显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无较大差别,统计学也无对比意义,当显示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别,为此,统计学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其中A组显效为17例,比B组多4例,A组有效为10例,比B组多2例,A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B组为6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表1比较A组与B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n(%)]

3.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中是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类[4],此疾病具有病机复杂以及病程长的特点,为此,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而在临床中,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以消除诱因与药物治疗为主,要想使疾病得以根治,则需要将其病因完全消除,使心血管病变被改善过来,同时,调节因窦性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引发的生理性病变[5]。中医把缓慢性心律失常归类为怔忡以及惊悸中,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法能够改善因气虚血弱所致使的血脉不通以及心失濡养症状,它具有复阳通脉、益气养阴以及祛寒散瘀的功效。

本研究中,对于B组病患给予西药法加以治疗,对于A组病患给予炙甘草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A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B组为6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由上可见,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够有效帮助病患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富献,邓建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4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9:10-12.

[2]周景成,杨桂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09:38-39.

[3]龙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7:132-133.

[4]胡燕.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05:66-67.

[5]杨姣玲.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6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