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供电公司的执行力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县级供电公司的执行力建设

高峰

宜昌昌辉电业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县级供电公司作为国网公司的执行单元,在“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进程中,如何加强执行力建设,做到有效执行,坚决执行,是县级供电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执行力;建设;观念

一、如何理解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执行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执行力是指一个个体的执行能力,广义执行力是指一个团队,一个企业的执行能力。执行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坚定地将企业的战略、决策、目标、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

而执行力建设,则要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加强执行力建设,要准确把握“三度”:

一是执行的广度。也就是执行的范围,执行什么层级的决策部署。从执行力建设的角度去理解,不能把执行力仅仅局限于“将企业的战略、决策、目标、规划与部署付诸实施的能力”,而要以战略性眼光、前瞻性思维去理解执行力。要从国企的定位出发,执行中央和政府层面的决策部署,执行国网公司、省市公司的决策部署。

二是执行的力度。县级公司是上级各个层面决策部署能否落地的关键因素。因此,县级公司必须找准自己的执行定位,加大执行力度,确保上级各个层面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入脑入心,在行动上贯彻落实,在效果上开花结果。

三是执行的精度。执行的精度是执行力建设的核心内涵。县级公司首先要认真学习上级各个层面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执行目标,把握执行重点,强化执行措施,做到主动执行、坚决执行、精准执行,执行到位,执行完美。

国网公司作为国际500强企业集团之一,执行力的强弱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国网公司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就会成为水中花,镜中月。县级公司作为管理基层班组的执行单元,理解执行力进而提升执行力,是强化履责最基本的要求。

二、如何提升执行力

县级供电公司既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又是执行过程的领导者、监督者。如果执行到位,就是国网公司内部上下紧密联系的桥梁。否则,就变成了横亘在上级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壁。做桥梁还是做墙壁,是考验县级公司执行力的重要标志。如何提升执行力,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找准定位树立执行意识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说过,领导者要把自己当成全公司最愚蠢的人,要问最尖锐的问题,要求下属付诸行动。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自己不仅仅是执行策略的谋划者和制定者,更重要的应该是实施和完成执行策略的倡导者、鼓动者和监督者。在执行的过程中,首先要找准定位,树立执行意识,率先垂范、言行一致,使上级决策意图和执行要求在本单位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只有树立正确的执行意识,全过程跟进,才能拥有足以把握全局的视角,并且做出正确的执行决策。

(二)把握全局,建立执行机制

博西迪和查兰在《执行》一书中讲到:在每次会议之后,最好能制定一份清晰的跟进计划,目标是什么,谁负责这项任务,通过何种方式完成,需要使用什么资源,下一次项目进度讨论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进行,执行的时间节点要求,全部要明确。

初看起来,博西迪和查兰讲到的跟进工作是执行的过程和节点控制,仔细领悟,把这些工作归纳起来,实质上就是一个执行机制的问题。这个机制应该包括执行的制度体系、执行计划、执行程序、执行责任、执行标准、执行的闭环管理等等。企业没有完善的执行机制,执行力建设就不可能到位。而机制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再精细完善的机制制度,如果没有人去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完善的机制制度并不意味着执行的效果,关键是要通过落实执行的机制制度,确保执行的广度、力度和精度。

首先,要对执行力建设进行规划,制订出改善企业执行力的中长期目标。事前要谋划。找准执行重点,明确执行节点,发现潜在风险,提前预警。事中要跟进。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执行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事后要反思。一项执行过程终结后,要主动“回头看”。在整个执行程序中,哪些环节做的很到位,今后怎样发扬光大。哪些环节还不到位,不到位的根源在哪里,采取哪些补救措施,下次执行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对于提升执行的力度和精度至关重要。

其次,要把企业执行力的建设从高层传递到中层,最终传递到员工。这就要求提升全员执行力。而提升全员执行力,就是要把上级确定的思路、目标、任务,按照职责分工,形成相应的执行方案,把责任具体到人,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

第三,建立执行奖惩体系。县级公司执行力建设,还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执行力的提升。以执行指标考核工作,以执行效果考核干部,以执行绩效考核职工,树立“以执行绩效说成败,以执行指标论英雄”的绩效思维。

(三)、立足长远,建设执行文化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一年的发展靠机遇,三年的发展靠领导,五年的发展靠制度,长远的发展文化。执行力也是一样,短期执行靠自觉,中期执行靠制度,长期执行靠文化。企业执行力建设,根本在于执行文化。执行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执行制度形成、执行价值认同、执行效果完美的过程。建设执行文化,树立以执行为荣,不执行为耻;以完美执行为荣,以执行不力为耻,增强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执行”为“我要执行”。把执行变成文化,用文化推进执行,在执行文化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提升公司整体执行力。要不断将工作中摸索出的成果与经验,总结提炼为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方法,科学运用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工作实践中转化为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要把执行力建设和执行文化建设纳入创先争优范畴,从上至下,层层推进。

三、执行力建设要解决的观念问题

执行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县级公司担负着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网建设、优质服务等多项任务,最终落实者还是职工。人才是执行的主体,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企业执行力的状况。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执行力建设过程中的三个问题:

提升能力:对于执行能力不足的职工。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学习和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使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执行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欠缺执行意识的员工,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变被动执行为实现自己事业理想而主动执行,成为自觉行为。对于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的员工,则需要用绩效考核等奖惩机制强化其执行理念,促使其强化履责,强化执行。

强化沟通:“沟通从心开始!”这是中国移动公司的一句经典广告语,作为县级公司,沟通尤为重要。沟通可以减少矛盾,建立感情,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我们要广泛发动员工积极讨论,并为其创造无障碍沟通平台,尽情释放内心的困惑、提出意见和建议,把执行力建设与每人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使执行更顺畅。

利益关切:法国企业界有一句名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一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广大职工是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的主体力量,没有什么比关心员工、热爱员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了。我们可以通过落实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政策,丰富员工的文化和精神生活,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关心职工心理动态,使职工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进而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执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