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宁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与实践宁建

宁建

(滨州市技术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之路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因此研究和探索适合国家经济发展,符合当地经济及学校实际情况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当地企业用人需求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问题上展开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决策。如何才能使技能型人才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仅仅依靠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项重大意义的改革,学校的专业教师走出去,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来,并应用在课堂上,才能缩短学校与企业的差距,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模式的背景

目前,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的课程开发模式,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一方面缺乏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缺乏对实践的归纳和总结。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本文对今后职业学校实施“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促进职业学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国内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比较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双边培养,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学生同时兼具企业学徒双重的身份。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顶岗实习,这样就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双元制”模式。

(二)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在该模式中,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国家职业合格证书、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联系起来。

(三)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教学工厂”模式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而改进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新进的教学设备,真是的企业环境引入到学校,与教学有机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中国的“产教融合”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的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

1、人才共享的原则

鼓励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学校教师进企业培训学习,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除了应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必须经过产教融合的锻炼和培训,深入研究其规律,从而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学经验。

2、互惠共赢的原则

建立企业与学校相互交流的平台,学校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设置专业和改变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企业急需型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都会得到更好的互惠互利。

3、政策保障原则

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鼓励是主要保障,各级政府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激励措施,对配合学校开展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相关减税政策。这样有利于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实践

以我校近年来进行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交通与车辆工程系分别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办学成立了“中德诺浩汽车学院”,与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福田班”。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引进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和办学模式,在学校的“一元”,学生所有的专业课都在与教材匹配的实训室开展,3年将掌握到470多家企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任务所具备的实践技能;企业“一元”,中德诺浩的学生将全部进入企业实习。中德诺浩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和企业实习三个方面,企业实习采取认知见习、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三段式”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为3∶7。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双元制”教学模式为框架,小班授课,实操为主,每班不超过30人,将企业实景搬进课堂,把课堂搬到车间,课堂再现生产车间的真实场景,场景按照4S店实际环境搭建,课堂再现企业实操真实环境,让学习者切身体验及感受生产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该模式在学校的几个校企合作专业中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就业比例很高,而且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学生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高。

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完善

1、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和推进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满足企业对所需人才期望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2、课程开发模式中企业文化、企业标准、企业资源等

通过与企业建立冠名班,在学生刚进校门就如同进入企业,给学生定制职业工装,经常带学生参加企业的活动,使学生更接近企业,了解企业的文化。教师通过进厂实践,了解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工艺,并能够应用在课堂上。学校与企业积极沟通,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相互交流。将企业相关课程融入到学生培养方案中,如技术、工艺等介绍,企业员工的入职培训等课程与学校课程融入一体,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堂。

通过校企深化合作,职业院校各专业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与企业共同制定行业技能标准,共建专业,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总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创新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的模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新形式,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促进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1]王锋.《广西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邵传芳.《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4]武海峰.《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演变路径与发展趋势》[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赵浩兴.《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