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优质护理对提高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胡梅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探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优质护理;出血性脑卒中;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54-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hemorrhagiccerebralapoplexypatientsreceivingqualitycareonitssatisfaction.Methods100casesofhemorrhagiccerebralapoplexypatients,pidedinto2groups,weregivenbasicnursingcareandqualityofnursing.ResultsTheexperimentalgroupsatisfactioni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Highqualitynursinginpatientswithhemorrhagicstrokehigherapplicationvalue.

【Keywords】Highqualitynursingcare;Hemorrhagiccerebralapoplexy;Satisfaction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自理能力丧失或下降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加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改善其症状十分必要,在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较大,护理不当则会增加医疗纠纷的几率[1]。优质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护理工作进行规划,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疗效的提高,改善其预后。本文主要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对其满意度的影响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5月,分为两组,对照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每组患者50例。

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在50~8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60.32±9.11)岁;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女之比为33/17,年龄在52岁~8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60.59±9.80)岁。

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年龄、性别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包括日常护理、用药指导、临床症状观察等。

实验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具体为:

A:以人为本

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护理的目的和方向进行明确,坚持以人为本,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中心,为其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交流,尽量与患者建立优良的护患关系,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信任感。充分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尊重,热情接待患者,为其讲解医疗环境、设备以及疾病治疗知识等,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信心的建立。护理过程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充分听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相应对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改变,加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人文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B:明确职责

对护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及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做好患者的护理安排和规划,包括饮食护理、药物管理、生活管理等,使每名护理人员可以对自身的职责进行明确,做好相应的分工工作。急诊护理人员应准备好器械的消毒工作,检查药物的质量以及器材运行情况,普通护理人员应加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辅导以及饮食护理等工作。护理管理人员应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具体情况详细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关的评价。若患者为急诊患者,则护理人员应冷静、沉着进行护理,及时通知相关医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C:安全管理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周围环境中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并将安全隐患排除,对安全防范设施进行完善,定期进行检修。保证患者病房光线充足,将相关的障碍清除,做好地面的防滑工作。护理人员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即全面评估患者的安全情况,告知患者以及其家属相关的风险因素,对其风险意识进行强化,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若患者存在坠床、跌倒的风险,则可在患者床头使用“防止坠床”、“小心跌倒”等安全警示卡,随时对患者以及家属提醒。若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减退的情况,则应防止患者出现烫伤的情况。若患者出现继发癫痫的情况,则应准备压舌板、毛巾等物品,防止出现咬伤的情况;若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情况,则应加强患者吸入性肺炎以及窒息的教育。若患者长期卧床,则应协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定时翻身、使用气垫床等防止褥疮。若患者伴有气管插管,则应加强患者管道滑脱以及感染的预防。若患者存在躁动不安、神志不清或老年痴呆的情况,则应在患者床边加防护栏,如有必要,可加用约束带[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

1.4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护理满意程度、不良事件几率、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护理的十分满意率为86.00%(43例),一般满意率为6.00%(3例),总满意率为92.00%;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护理的十分满意率为54.00%(27例),一般满意率为14.00%(7例),总满意率为68.00%。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较对照组优(P<0.05)。

2.2不良事件

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1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几率为2.00%;对照组存在7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不良事件几率为14.00%。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中风的一种,又称为脑溢血或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现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的情况。缺血性脑卒中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若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则其血压水平会迅速升高[3],这样就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几率。患者发病较为急骤,若不能接受及时的治疗,则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情况,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死亡。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发作期,病情发展较为迅速,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还要对自身职责进行明确,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奠定基础。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出现不良事件。

优质护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与患者交流,建立优良的护患关系,加强患者的人文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以及疾病知识的了解。职责明确通过合理分工、护理情况记录等,可以增加护理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责任心,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全管理通过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危险因素,并加强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几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的实验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护理满意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几率均与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同时可以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宏.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5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12-114.

[2]唐颖.早期护理干预对重症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6):76-77.

[3]万雪梅,张丽君,潘华等.早期综合护理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