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6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手足口病168例临床分析

吴传芬

吴传芬(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617061)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诊断,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典型易于诊断,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最高占64%,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95%。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轻者在门诊治疗,在家隔离;偏重者:住院治了。结论手足口病抗病毒治疗有效,治愈率高,治疗上采取分类管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抗病毒分类管理

手足口病(handfoodandmoddisease,HFMD)最早在1957年被发现[1]近年来在儿童中较为流行。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在4至7月份发生[2]。早期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多见。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V71)在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处于活跃状态,有超越CA16成为主要病原体的趋势[3]。而由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往往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爆发性死亡,引起社会恐慌。应引起我们严重关注。因而有必要对其防治要点作进一步的探讨。现收集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确诊的手足口病168例作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68例患者为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门诊和病房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4]其中男性98例、女性70例,年龄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15岁,小于1岁14例8%;1-3岁94例56%;4-7岁47例28%;大于7岁13例8%。168例患儿中:轻症131例78%;重症倾向37例22%。

二、临床表现:

1、发热:168例患儿中138例有发热占82%;热程1-7d,多为中(38.1-39.0℃)、高(39.1-41.0℃)热;少数患儿为低热(37.5-38.0℃)。

2、皮疹:168例患儿均有皮疹,皮疹大多表现典型,皮疹分布于手掌、足底及臀部,少数患儿除上述部位外,前臂、小腿及膝部也出现皮疹,另有少数患儿皮疹仅见于手掌或足底。皮疹多表现为直径2-3mm的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疱不易破,周围有红晕,少数仅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无疱疹。所有患儿皮疹均无疼痛,极少数有瘙痒。出疹3-5d皮疹消退,疱疹渐干瘪结痂,消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3、发热与皮疹的关系:134例80%患儿表现为发热后出疹,一般是发热1-2d,9例5%表现为先出疹后发热,25例15%患儿有皮疹无发热。

4、口腔粘膜病变:168例患儿有口腔粘膜病为131例占78%,初起为直径1-2mm的疱疹,1-2d后形成溃疡。主要分布于咽部,少数也可见于颊粘膜、软腭、硬腭及舌面,主要表现为流涎及拒食。口腔粘膜病变可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在皮疹出现前或1-2d出现。另外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流涕、咳嗽、哭闹、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大部分患儿WBC正常或轻度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WBC>1.8×109/L,有9例5%中性粘细胞>0.6的有5例占3%。

2、心电图:有7例4%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3、胸部X线片:有9例5%异常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炎性改变者2例1%。

四、分类管理:

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将所有患儿分为2类。

1、轻症:患儿体温<39℃或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心率、呼吸正常。WBC正常或轻度升高;此类患儿可在门诊治疗,在家隔离。

2、重症倾向:患儿体温>39℃以上,一般情况较差,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或减慢,WBC>14.2×109/L,此类病人收入住院,加强治疗。

五、治疗与转规:

90例轻症患儿在门诊经抗病毒(部分同时应用抗生素)退热等对症处理全部治愈。41例轻症病人和27例重症倾向者住院治疗。经抗感染、退热、镇静、吸氧、支持治疗,49例病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占5%。无死亡病例。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病,感染者是唯一传染源,可通过粪—口途径和飞沫传播。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带地区主要是夏季流行。我国发病高峰一般在4至8月份,潜伏期3-7d。有资料报道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以下龄组发病最高,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5-6]。本组资料显示:7岁以内发病155例92%,其中3岁以内108例64%,符合资料报道。141例,84%为轻症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臀部的皮疹及口腔粘膜的疱疹、溃疡,伴或不伴发热,27例16%,患者为重症倾向。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可出现胸部X片、心电图等的改变。

手足口病采取分类管理,轻症患儿经合理治疗大多7-10d可康复,在门诊接受治疗回家隔离,既减少了患儿在医院等公共场所的交叉感染,也减轻了经济负担,又节约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对于重症倾向者,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可回家继续治疗,一旦病情加重,则立即重症监护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手足口病通过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把握患者病情轻重,进行分类管理,相应治疗更显重要,这样不仅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应有。

参考文献

[1]李晖等2008年广东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相关临床特征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12.753.

[2]马亦林,传染病学,4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BibleJM.PantelidisP.ChanPK.etal.Geneticevolutionofenterovirus71:epidemiologicalandpathologicalimplications.RevMedVirol.2007.17:371-37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EB/ol].[2008-11-19].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ass/htmzfiles/mohyzs/s3585/200812/38494.htm.

[5]宋义琴,孙正仟.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三例抢救报告[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4):1305-1306.

[6]赵玉岐、杨海萍、高美,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损害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