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疗效观察

毕沛

毕沛(兰州市中医院儿科730050)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配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观察治疗前后食欲、体质变化等临床症状。结果治愈72例,显效18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无毒副作用,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厌食症推拿疗法主穴配穴机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55-01

小儿厌食症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为主症的病症。长期厌食会导致患儿体质下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多伴有面色萎黄、体重下降、肢体消瘦,常有器质或精神方面的障碍,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在我国本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0例患儿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6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年。

2.临床分型

2.1脾失健运型

症见面色少华、不思纳谷、食而无味,多食后脘腹作胀,常伴泛恶呕吐,大便或干或稀,舌苔白或腻,指纹淡,脉濡或滑数,治宜调脾助运。

2.2脾胃气虚型

不思饮食、形体偏瘦、面色苍白,食少便多,易出汗,舌偏淡,苔薄白,指纹淡,脉缓无力,治宜:健脾益气。

2.3胃阴不足型

口干食少多饮,纳谷呆钝,磨牙,便干溲黄,舌质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治宜:滋阴养胃。

2.4食滞内阻型

脘腹饱胀,食卧不安,二便如常或酸臭,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滑,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3.治疗方法

基本穴位:

主穴:补脾经2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推三关200次,摩腹3分钟,推揉中脘100次,捏脊3-5遍,揉足三里100次。

配穴:

脾失健运型:加揉四横纹20次。

脾胃气虚型:加分腹阴阳50-100次。

胃阴不足型:加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

食滞内阻型:加清肺经100次,补肾经100次。

手法治疗最短5天,最长20天,一般为10天,食欲显著增强。

4.疗效标准

4.1痊愈:食欲恢复正常,面色转红润,睡眠安宁,大便正常,体重增加。

4.2显效:食欲明显增进,偶有挑食现象。

4.3有效:食欲有所增加,其它症状减轻,时有大便不调。

4.4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后,食欲无增加,全身症状无改善。

4.5结果:100例患儿中,痊愈72例,占72%;显效18例,占18%;有效5例,占5%;无效5例,占5%。

5.讨论

宋.钱乙《小儿药证真诀·虚羸》指出:“脾胃不和,不能食乳”。《杂病广要》也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若食滞胃脘、湿热阻胃,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厌食症状,故小儿厌食症的治疗当以调理脾胃、启复转运之机为基本原则、运脾开胃为治疗大法,欲使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外、主表,肺气的强弱有赖于脾运的正常与否。《脾胃论》曰:“脾胃虚则肺最受病”。脾与肺是母子关系,脾运化正常,气血充足能上盈于肺,故运脾建中可达到配土生金的作用,亦可调节免疫。因此历代医家多主张“运脾”治疗小儿厌食之症,治疗以补脾经、揉脾俞、揉胃俞、摩腹为主,具有健脾胃、促进纳运、强脾助运的作用,对调节脾胃功能有显著效果,同时可以调畅气机、平衡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以助纳运,脾胃病症均可用之。捏脊疗法主要是刺激督脉,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二侧的背腧穴及夹脊穴,调整脏腑功能及气血的正常运行,尤其对脾胃虚弱导致的厌食等各种病症有独特的疗效。中医辨证论治的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体现了内症外治的中医治疗特色,由于其方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皮肤娇嫩,感触灵敏,易于接受经气之功能的生理特点。采用上法治疗,对不同类型的厌食,选用不同手法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安达.捏脊为主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8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4.4(1):57.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68-669.

[3].江育仁.脾健不在补贵在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