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天然林保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生物技术在天然林保护中的应用

张国良

漠河县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局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是当前生物高技术领域的主体方向,也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之间有机结合,为传统产业改造增强活力和生机,并为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和拓宽以及产品商业化做出新贡献。本文主要研究了生物技术在林业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天然林;科学规划;相关问题

引言

农林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不能改变,只有依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这场具有深远意义的“绿色革命”将持续下去,既保障人类各类食物的需求,又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生物技术的概述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发酵工程技术五个领域。其中又以基因工程最具有潜力。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支柱,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基于生物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已经取得的惊人成就、人们已预见到它在医药、畜牧、种植环保、能源等产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正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下本文着重研究了生物技术在林业系统中的应用。

二、生物技术在天然林中应用所产生的问题

2.1转基因树木的安全性问题关于转基因植物最主要的生态考虑之一就是与野生种群的基因交换的问题。对于转基因树木的释放也必须采取谨慎态度.使经济损失的风险和生态损失的风险减到最小。

2.1.1除草剂抗性抗除草剂的杨树可能是林木中发展最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人们首次关注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是因为发现了杂草种群抗性增强的证据。

2.1.2开花或育性的降低林木开花的减少可以使光合产物更多的用于木材生产,而不是用于生殖器官。目前对开花机制的研究正在进行。育性基因长期表达的稳定性也还有待于在田间试验中加以证实。

2.1.3抗虫性现在抗虫的转基因作物已经是很普遍了,抗虫的转基因林木也已出现。由于抗虫转基因树木复杂的生态效应和公众的关注,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室及田间实验。

2.1.4木材的化学性质。通过改造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重要蛋白,可以在很幼小的树中产生独特的木材成分。

2.2利用林业生物技术的公平性当前私人投资者在大多数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经济风险。

2.3公众对遗传改良的接受能力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能否推广应用所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转基因植物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产品。目前科学水平还不能准确地回答它是否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

三、生物技术在天然林发展中的应用

3.1基因工程林木转基因技术能打破种间杂交障碍,扩大杂交范围,加快物种变异速度艘目的基因在异源的植物细胞中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性状或产物。

3.2细胞工程林木细胞工程包括细胞融合、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快速繁殖技术。细胞融合是把溶去细胞壁之后的异种木本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细胞杂种,通过细胞变异体和突变体的筛选,以获得常规远缘杂交难以产生的拥有所需性状的远缘杂种。

3.3生物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的应用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制浆造纸工艺的生物制浆、生物漂白、废液生物处理、树脂生物控制、废纸生物脱墨和酶处理改善浆料性能等。

四、做好天然林保护的措施

4.1形成共识,全民参与。进一步加大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森林的多功能性和多效益的认识,努力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强烈的实现愿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整个社会对保护天然林资源这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形成共识,并主动参与、支持和监督工程的实施。

4.2科学规划,分类经营。进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划定范围,搞好规划,尤其是在那些靠天然林吃饭的林区,一定要划分核心区、禁伐区、生产经营区和生活区等,依照分类经营的思路尽快调整规划,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限伐或停伐计划,并组织对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战略,根据社会对林业生态、经济的需求和国家林业分类经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总体思路作出方案,按照森林的用途和生产经营目的,划定公益林、商品林,以便按林种和立地生产潜力组织科学经营,分类管理,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本着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原则,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安全双重目标,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商品林和公益林建设协调同步,持续发展。

4.3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4.4全面实施绿工程。天然林、水源林、防护林大多位于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水文作用大,一旦砍伐再想恢复就难了。再加上近几年新造的生态公益林,它们无疑是我区陆地生态系统的脊梁。因此.在保护现有天然森林资源的同时.还要在各河流流域范围内实施生态重建工程,大力更新造林,封山育林,尽快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不断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注重森林生态结构的改善和功能的增强。

4.5加大执法力度,实施依法治林。《森林法》是我国的林业大法,一定要坚决执行,依法管理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加强森业法制建设,围绕新森林法的实施,抓好林业的立法和法规的配套工作,重点抓紧做好林地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征收管理办法等的制定工作加强林业执法和执法监督,坚持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凭证采伐、凭证运输木材;坚持林地总量控制、用途管制和征占用林地由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坚决制止乱砍盗伐林木,狠狠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熟练、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的林业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6继续实施领导干部任期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真正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肩上,把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大力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五、生态林的发展前景可观

生态林是指为保持土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而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其主要包括防护林和其他特殊的树林。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与环境绿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林业生产与环境绿化的重要地位,生物技术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由此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坚信,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天然林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