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视力表》说课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1

《制作视力表》说课设计

袁平

袁平山东省平度市李园办事处西关中学266700

《制作视力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的课题学习。我将从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过程两部分设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自觉意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学难点:理解视力表中是用“E”字的高度和测试距离之比来检查视力的。

为了能够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并容易回答的问题为开端,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带着成功的喜悦进入新课的学习。

2.任务驱动法: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实践教学法:在学生掌握制作原理后,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学以致用。

这三种教学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学习内容。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拓展”的主线进行学习,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就是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应用,即教学过程部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测过视力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视力表?把你搜集到的E型视力表展示给大家。我们发现这些视力表有测试距离为5米的,有测试距离为3米的,还有测试距离为30厘米的,这些视力表都是以测试距离为5米的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依据制作的,是怎样做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个环节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使用实践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让学生明白,要制作一个视力表就要对视力表进行分析。

(1)探究E字的特点。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再分组交流,会比较容易得出视力表的一些特点,如:①表中的每个E字都是正方形,都相似,E的空白缺口为E字的五分之一。②同行中的E字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得到。学生知道了制作一张视力表只需确定好每行的一个E字即可。

(2)探究制作原理。那么怎样确定每一行E字的大小?这就是重点、难点所在。我是这样突破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此时教师也参与到互动中,及时了解学生所得所需。如果学生无法下手,这时我会先提出问题:我们用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和用测试距离为3.3米的视力表测试的视力为什么是一致的?

(3)作一个E字。怎样利用测试距离为5米、视力为0.1的视标“E”,来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米、视力仍为0.1的视标“E”?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求出E字的高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先观察视力表,大胆猜想其数学特征,再通过实际测量、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视力表”这个载体,将学生已学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转等知识有机结合,沟通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我要设计一个测试距离为3米的视力表,你现在能提供一套设计方案吗?学生交流汇总得出方案:

(1)依据一个测试距离为5米的标准视力表,利用=求出对应的每一行E字的高度。

(2)分工合作,让每个小组作一行E字。学生可以先做出一个E字,用拓印的方式得到其他的E字,也可以每人做一个,然后共同完成这一行。最后全班合作,共同完成这幅视力表。

4.启迪升华,拓展创新。一长方形眼科门诊房间长2米,现只有测试距离为3米的视力表,且只能在此房间测视力,你有办法吗?

(策略的发散,即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解决,可以做一张测试距离为2米的视力表,也可以利用镜子反射等等。)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可以从单纯的数学角度谈,可以从学科综合角度谈,也可以谈在小组交流中的感受等等。

6.作业设计。根据自己卧室的情况,设计一张适合于自己的视力表(经历一个完整的建模过程,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