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M治疗淋巴管瘤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1

PYM治疗淋巴管瘤的临床研究

罗宣生

罗宣生(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中图分类号】R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1-0106-02

【摘要】目的研究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结果(1)18例淋巴管瘤全部治愈,瘤体面积15cm2左右者,注射3次-4次;瘤体面积在20-30cm2以上者,注射5次-6次。(2)注射平阳霉素后有轻度肿胀、疼痛,未见明显发热反应。结论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满意。

【关键词】平阳霉素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为淋巴管内皮增生和淋巴管扩张所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好发于口腔颌面部,致颌面畸形,并造成患者心理上的损害。目前,对于复杂的或大面积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尚缺乏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作者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18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1材料及方法

1.18-16岁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18例。

1.2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mg,溶于注射用水2-4ml,行瘤体内注射。有囊者尽可能抽尽囊内液后注药,间歇期至少1周。每次注射前,给予地塞米松3mg口服,每天1次,连服2天。

1.3记录各例注射次数并观察疗效,将治疗后瘤体缩小90%以上,随诊6个月以上无复发,视为治愈。

1.4观察各例注射药物后全身及局部的不良反应,将注射平阳霉素后体温超过37.2℃视为发热,局部肿胀范围超过病变外2cm或引起功能障碍者视为重度肿胀。记录发热及重度肿胀的例次。

2结果

2.1按疗效评价标准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全部治愈。瘤体面积在15cm2左右者,注射3-4次;瘤体面积20-30cm2者,注射5-6次。

2.2注射平阳霉素后局部有轻度肿胀、疼痛,未见明显发热反应。

3讨论

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球菌(SterptomycesPingyangensisn.S.P)产生的博莱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与国外博莱A5结构相似,1982年Lewis[1]首先用博莱霉素治疗淋巴管瘤,其后相继有用该药治疗淋巴管瘤及血管瘤的报告[2]。平阳霉素可以通过Fe离子与DNA形式DNA—Fe_—PYM络合物,促进二价Fe氧化成三价Fe,造成DNA链断裂,同时产生氧自由基(OH.)。OH.是机体内最活跃最强有力的氧自由基,可以直接与DNA结合使其碱基发生改变,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酶和受体结合,使细胞膜的离子转运功能发生障碍,导致细胞损害[3]。

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皮肤反应(色素沉着、角化增厚、皮炎、皮疹等)、脱发、肢端麻痛和口腔炎症等,肺症状(肺炎样病变或肺纤维化)出现率低于博莱霉素。

作者运用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前,给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并连服2天,有效的控制了发热,减轻了局部肿痛症状,由于用药间隔时间长,未见到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4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满意,地塞米松可以减轻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副反应。

参考文献

[1]Lewis,ChungRS,AllisonJ.ScLerotherapy09esophagalvarides.AnnSurg,1982,115:476-483.

[2]张文峰,钟林生.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血管瘤.口腔医学纵横,1995,11(2):100-111.

[3]赵吉宏,赵怡芳,张文峰,等.PSD联合治疗血管瘤的临床研究.口腔医学纵横,2001,17(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