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初探

魏涛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四中学,723500)

摘要:2015年教育部提出了“足球进校园”的主张,至今已经有近三年时间。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校园足球”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三年多的实践学生对将足球运动引入我们的学校教育是有很大兴趣的,但是对为什么要将“校园足球”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却是不太清楚。家长对于“校园足球”的认识更是存在很多误解,甚至有部分家长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为了让学生和家长能有一个清楚和正确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于“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做一阐述。

关键词:校园足球;促进健康;磨练意志;激发斗志;团队协作;培养礼仪

我国早在1956年就开始在少数地区建立了业余体校和体育中学足球班,这标志着“校园足球”的开始。1979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国家体委负责人时就说过:“足球不从娃娃抓起是搞不上去的。”我们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中国世界杯出线、举办世界杯及获得世界杯冠军是我的三个愿望。”这些都反映了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都非常注重在中小学生当中进行足球教育。

2015年10月,汉中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足球进校园、进课堂。并在宣传引导、经费投入、区域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县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足球发展条件;立足城乡统筹,着力推动校园足球普及;注重内涵挖掘,着力促进校园足球文化结合;增强防范意识,着力完善足球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了校园足球顺利开展。足球回归教育、回归校园是解决中国足球长期落后的根本举措之一,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大力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但更应该看到校园足球的自身特点和基本价值。

校园足球不同于职业足球,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职业球员,而是强调普适性,要让学生在足球运动过程中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思想品质得到提升。这就需要对校园足球的德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找到它与学校德育活动及学科教育的对接点。我校挖掘出我校校园足球精神:“文明乐学、自主公正、合作拼搏、责任创新。”同时,结合学校独特的“校文化”,将校园足球精神分层次整合到七至九年级的各种课程与活动中,并分别与“快乐、感悟、认同、成长”的足球德育价值对应。

文明乐学:足球赛前唱国歌、赛前握手、交换队标、合影等,赛中动作规范、尊重对手、听从裁决等,赛后感谢对手、感恩球迷等都是一场足球比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这项运动的内涵精神。这些文明行为是每一所学校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的最基本目标。同时,对足球的热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主公正: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的成功离不开自己自觉主动训练。不管是足球赛事,还是社会生活,都需要人们具备规则意识。对规则的敬畏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足球比赛,让学生体验规则的重要性、权威性,从小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人。

合作拼搏: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游戏,通过配合实施教练员的战术来获取比赛胜利。合作是足球的精髓,也是现在孩子缺乏的一种精神。校园足球能够让学生们从小就参与集体生活,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应成为学生性格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创新:一支完整的足球队,有运动员、教练员、啦啦队、队医……不同的角色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各司其职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责任意识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可以不断增强他们对责任的认识。

为什么足球要进校园、进课堂?首先,校园足球是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一。那么,就应该按照体育课的规律、特点去开设足球课程,开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生健身的好习惯。如果一味强调让校园足球去化解中国足球的“尴尬”,这任务似乎太重,也是学校体育课程方向的走偏。

其次,校园足球是学校教育形式之一,应该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和功能。“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最基本目标,校园足球也是达成这一核心目标的良好教育形式。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分工合作、集体荣誉感、规则意识、抗压抗挫、诚信顽强、强健身心等素养,都可以从校园足球课程中逐渐习得。反过来看,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提高了,更利于校园足球课的开设以及青少年足球事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也有益于国家足球水平的提高。

足球为什么能收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除了足球运动是一项排名世界第一的国际性运动项目,更重要的是足球代表着集体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对国家、民族、个人意志的培养尤为重要;其次足球运动能够锻炼人的体力和耐力,不但能促进我们的健康,磨练人的意志,还能增强个人的团队意识,培养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的礼仪,并增强个人自信心。

任何一种运动项目的诞生都是源自人类嬉戏的本能,参与其中最大的原动力是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足球运动也毫不例外,它的的强身健体功能是是通过足球运动过程的加速跑、急停、跳跃、变向跑等实现。这些运动不仅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适宜的运动刺激,还能促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发展。从而起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作用。从目前学校参加了足球社团的学生和没有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身体状况的对比来看,参加足球社团的学生不仅在各项体育考试当中成绩突出,而且身体的体质、抗病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学生。

在我们的学校当中如何体现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不屈精神,校园足球就是最直接一种体现形式。足球不是简单的个人娱乐项目,它属于体育竞技。既然是竞技项目,那么就需要有追求胜利的目标。因此,通过分组竞赛,开赛前队员之间相互鼓励的呼号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学生潜藏的不屈的斗志调动出来。其次,当队员在球场上摔倒了,立即有队友和观众的鼓励他站起来继续比赛。这样的种种无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一种不服输的信念,这信念不仅会在球场上促进学生的发挥,还会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到极大的影响力。能让一个原本懦弱或是没有主见的人变得坚强而果断。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每个运动员在场上都有自己的分工,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进球,努力才有结果。如果不懂得团结协作的话球队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足球比赛需要发挥团队的最大能量与对手对抗,要获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参与者在长期比赛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会养成与队友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习惯,同时认识到团队、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另外在协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如何把握正确的传球路线和传球时机,这又能培养孩子果断和坚决。

体育竞技讲究公平公正,因此每一位运动员都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并且要遵从裁判员的判罚,这就要求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长期坚持下去会让孩子们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足球比赛及各项足球活动中,学生能学会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在各种身体接触中学会宽容、学会谦让、学会道歉、学会帮扶等;在足球活动中还能学会互相交流、团结友好,学会文明观球、文明助威等。因此足球教育本身就是礼仪教育的一部分。

踢球有助于塑造人的情商,培养人的意志力、自制力、责任感及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忍不拔、不惧挫折,克服困难等品德情操和协作共赢、密切配合的集体精神。

总之,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体现,是对学生学习、体质、道德品质的一个综合教育,是符合素质教育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