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随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跟师随笔

孙峰山

孙峰山

(济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山东济南25000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43-02

浦家祚教授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山东省及济南市名老中医药专家。浦家祚教授在几十年的中医临床实践中,精通脑血管病的治疗,同时又在杂病领域有独到见解,每每用药获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浦家祚教授,现整理杂病数例,拙略分析其治疗杂病经验。

1.胸痹

姓名:董某性别:男年龄:45岁

初诊时间:2013.3.21

主诉: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0余天。.

现病史:患者20余天前饮酒后突然出现胸骨后灼热感,伴恶心呕吐,急来我院行心电图检查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省立医院住院治疗会好转出院。现患者仍时感心前区疼痛,无明显胸闷、憋气,时有头胀痛,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纳眠可,小便频数,大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康。

家族史及遗传史:否认家族史及遗传史。

查体:血压110/60mmHg,脉细,舌苔白根黄而干。

辨证分析:患者嗜酒,酒为热毒,饮酒过度则以生痰热,痰浊壅盛,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因此治疗上当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加减,患者饮酒时间较长,酒为热毒易耗伤阴津,故加入养阴之品;心脉痹阻,气机不畅,同时加入降香、桔梗、郁金行气之品,加炙甘草有益心气之功,焦山楂有活血散瘀之功。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痰浊闭阻证)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治则治法: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瓜蒌12g薤白10g郁金10g降香10g

赤芍18g北沙参30g五味子6g茯苓30g

麦冬12g台参20g焦山楂12g炒远志12g

炙甘草10g桔梗10g

4剂,水煎服

二诊:2013.3.25

服药平妥,紧张,时有心慌,无明显胸闷、胸痛。

查体:脉弦滑,舌苔黄质嫩,边有齿痕。

辨证分析:患者饮酒过度,体内湿热之邪较重,舌脉为佐证,因此加入茵陈,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

治法治则: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清热利湿。

方药:上方加茵陈30g

3剂,水煎服

三诊:2013.4.1

患者症状好转,无明显不适,纳眠可。

查体:脉弦,舌红苔薄黄

辨证分析:患者湿热之象不显,因心脉痹阻日久,久则耗伤阴津故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应注意养阴清热,滋心阴。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养阴清热。

处方:生浦黄50g降香50g郁金50g三七粉60g

北沙参100g麦冬80g五味子60g黄精100g

炙甘草30g

上方共研为末装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本案特点:患者长期大量酗酒,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停宿中焦,影响脾胃运化,酒湿生痰,痰阻气机,心脉痹阻则发为胸痹心痛,因此临床上应在活血行气止痛的基础上,加入清热利湿之品,酒为热毒,且患者饮酒时间较长,“湿邪粘滞”,因此应长期服用,方能祛除体内湿邪。临床上补益、祛湿同时进行,但应分清标本虚实急缓。

2.呃逆

姓名:贾某性别:男年龄:42岁

初诊时间:2013.6.24

主诉:打嗝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自觉因服用中药后出现呃逆,呃声低微,频率不定。时感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20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流涕,发热,自服用感冒清热颗粒治疗。现患者时有呃逆,流清涕,发热,咳嗽,有痰不易咳出,乏力,头晕,咽痒,呃逆,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

家族史及遗传史:否认家族史及遗传史。

查体:脉弦细,舌红苔白。

辨证分析: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学“呃逆”范畴,证属“胃虚有热”,乃胃虚有热,胃气上逆所致。舌脉为胃虚有热之体征。治疗上当以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为主,同时加入理气之品。

中医诊断:呃逆(胃虚有热)

西医诊断:呃逆

治则治法:降逆止呃,益气养阴清热。

方药:橘皮竹茹汤加减

沙丹参各30g云苓20g柿蒂10g荷叶6g

郁金10g砂仁10g竹茹10g橘皮10g

降香12g知母12g旋复花10g焦山楂10g

清半夏10g厚朴6g

4剂,水煎服

二诊:2013.7.11

服药平妥。患者呃逆明显减轻,感冒症状好转,无发热,流涕减轻,时有干咳,咽痒,二便调。

查体:脉滑,舌苔黄,质红。

辨证分析:患者胃热减轻,继续上方,患者外感症状仍存,予桔梗、炒杏仁以宣肺止咳。

治则治法:降逆止呃,益气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上方加桔梗10g炒杏仁6g

继服4剂

本案特点:《金匮要略》云:“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以药测证,其病机当属胃虚有热。虚热上犯,气逆不降而呕吐者,可选橘皮竹汤。追问患者,该患者长期嗜烟酒,施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聚湿生痰湿滞中焦,痰郁化热,气逆而呃。本案患者胃阴虚有热,以沙丹参为君药能养阴清热又能活血,橘皮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竹茹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功效。橘皮得竹茹可使橘皮温而不燥,竹茹得橘皮可使竹茹清而不寒。同时橘皮、竹茹合用有化痰清肺、健脾益胃之功效,还可减轻苦寒药对胃肠的不良反应。患者乏力,外感,乃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亦应加入燥湿化痰行气之品,但应注意用量,以防辛燥太过。临床上辨证论治,应四诊合参,重视问诊的重要性,方不能被患者主诉所限制,应综合患者饮食习惯、情志等综合考虑患者体质特点及病机发展特点,只有四诊合参,才能抓住患者疾病根本所在,有的放矢。

3.眩晕

姓名:朱某性别:男年龄:50岁

初诊时间:2012.8.13

主诉:眩晕反复发作半年。

现病史:头晕,呈持续性,无耳鸣,无恶心呕吐,与体位无关。于省立医院做颅脑CT:未见异常。现症见:头晕,昏沉不适,时有胸闷,无胸痛,纳差,眠尚可,二便调。

既往史:颈椎病、鼻窦炎(化脓性)史。

家族史及遗传史:否认家族史、遗传史及药物过敏史

查体:BP150/90mmHg,脉细滑,舌苔薄微黄舌质暗淡。心肺听诊正常。

辨证分析:患者形体丰肥,素体脾气大亏,痰食滞逆,不能统运于中,痰浊壅阻;素体肝阳上亢,肝风挟痰上犯清窍则出现头晕;脾虚无力运化水湿,聚而成痰,日久则化热,因此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舌脉之热象,加入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品,同时与天麻、夏枯草、菊花、磁石以平肝潜阳。主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息风而止头眩为君;白术运脾燥湿,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为臣,予夏枯草、菊花、磁石加强平肝潜阳。诸药相伍,共奏燥湿化痰,平肝息风之功。

中医诊断:眩晕(风痰上扰)

西医诊断:后循环缺血。

治则治法:燥湿化痰,平肝潜阳

方药:泽泻20g白术10g清半夏10g天麻12g

葛根12g苍耳子10g辛夷10g细辛3g

双花30g公英30g菊花15g夏枯草10g

天竺黄10g磁石30g石菖浦10g炒枣仁30g

3剂,水煎服

二诊:2012.8.16

头晕减轻有耳鸣,睡眠差,时有胸闷。

查体:脉缓滑,舌苔白质红。

辨证分析:患者二诊症状好转,据舌脉,痰热症状好,去磁石、天竺黄,加白蒺藜以清肝明目,加炒远志、柏子仁以养心安神。

方药:上方去天竺黄,磁石

加炒白蒺藜15g炒远志12g柏子仁12g,

4剂,水煎服

三诊:2012.8.23

服药平妥,耳鸣,头晕较前减轻,疲劳感,口干,入睡困难,时有胸闷,左侧腋下及左侧内眼睑下疼痛,纳可,二便调。

查体:脉细滑,舌红苔薄黄。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失畅,郁而化火,火邪灼阴耗精,损及肝阴,乙癸同源,久病及肾,终致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阴越虚,阳越亢,虚阳化风,风阳上扰轻清窍则发为头晕,其病机根本为肝肾阴亏,治疗上滋肾养肝清肝为主,以杞菊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入菖浦、清半夏、远志、郁金等以开窍化痰。

治则治法:滋肾养肝,开窍化痰。

处方:枸杞30g菊花15g山萸肉15g生山药12g

泽泻20g茯苓30g天麻10g沙苑子15g

炒白蒺藜12g泽兰10g清半夏10g石菖浦10g

炒枣仁60g炒远志12g郁金10g

4剂,水煎服

本案特点:患者形体丰肥,“肥人多痰湿”,痰浊壅阻,上犯清窍,因此一诊以祛实痰为主,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因患者有热象,故加入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品,同时与天麻、夏枯草、菊花、磁石以平肝潜阳。二诊症状好转,效不更方,减缓平肝之药味,加白蒺藜以清肝明目,加炒远志、柏子仁以养心安神,从患者前二诊临床表现来看,眩晕因风痰上扰所致,因此以治标为主;三诊患者本虚之象渐显,皆因患者情志内伤日久,致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风阳上扰轻清窍则发为头晕,治疗上滋肾养肝清肝为主,但仍注意痰湿之象仍有,故辅以开窍化痰。

4.不寐

姓名:薛某性别:男年龄:54岁

初诊时间:2012.12.27

主诉:失眠10余年。

现病史:10年前无原因出现头晕,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失禁,时有心慌,全身乏力,自服“佳乐定”疗效欠佳,纳食一般,大便干1天1次,尿频,夜尿频5-6次/夜,情绪低落。

既往史:高血压病10余年。10年前“子宫卵巢切除术”、“胃息肉”病史余年,吃凉食后胃脘部不适。

家族史及遗传史:无。

查体:BP:190/100mmHg(收缩压)。脉弦滑,舌苔黄厚。

辨证分析:综合四诊,患者证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兼有湿热内阻”,故治疗上方选酸枣仁汤加减,结合患者舌脉,均提示患者“痰热内扰”,以致虚烦不眠,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因此辅以二陈汤以祛湿热。本例证属虚实夹杂,因此用药上当虚实兼顾。

中医诊断:不寐(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西医诊断:失眠症

治则治法: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理气化痰和胃。

方药:炒枣仁45g当归30g茯苓30g知母10g

黄连10g砂仁10g佩兰10g陈皮10g

清半夏10g炒远志12g郁金10g石菖浦10g

柏子仁12g苡米30g竹叶6g

4剂,水煎服

二诊:

服药平妥,心悸较前减轻,时感乏力,寐差,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心烦,纳食一般,昨日大便2次,质可。

查体:Bp125/95mmHg,脉滑舌质黄白干。

辨证分析:患者症状好转,结合患者舌脉,提示利水稍过,故上方去竹叶,患者心烦,予莲子心以清心除烦。

治则治法:养血安神,清心除烦,理气化痰和胃。

方药:按上方去竹叶加莲子心6g

3剂,水煎服

三诊:2013.1.14

服妥后心悸减轻,寐较前改善,入睡较前改善,易醒,醒后难以入睡,纳一般,大便3次/日粘滞不爽,口干。

辨证分析: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提示患者目前以湿邪阻滞为主,久则化热,故见大便粘滞不爽,湿邪内阻气机,气机不畅,水湿运化不利,津液不能上乘,以致口干。方选二陈汤加减,整方既有驱邪之品,又注意顾护阴液,如加入沙参之品;予砂仁、佩兰、云苓、郁金、青蒿,行气化湿健脾,又能清郁久之热,柏子仁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润肠通便。整方以二陈汤为主方,注意顾护阴液,行气,养心,整方有祛有补,较为均衡。

治则治法:燥湿化痰,健脾祛湿。

处方:黄芩10g黄连10g陈皮10g清半夏10g

云苓30g青蒿30g炒枣仁30g当归10g

沙参30g郁金10g柏子仁15g砂仁10g

佩兰10g焦楂12g炒谷麦芽各15g

继服6剂

本案特点:患者证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兼有湿热内阻”,故治疗上方选酸枣仁汤加减,结合患者舌脉,均提示患者“痰热内扰”。本例证属虚实夹杂,因此用药上当虚实兼顾。二诊效不更方,随症加减,舌脉为辨证要点。三诊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提示患者邪实为主,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目前以治标为主。患者以湿邪阻滞为主,久则化热。方选二陈汤加减,整方既有驱邪之品,又注意顾护阴液,同时行气化湿健脾,又能清郁久之热,柏子仁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润肠通便。整方有祛有补,较为均衡。因此,在治疗失眠症患者时,一定要综合四诊,多数患者症状比较复杂,不能单一补虚,或驱邪,应根据阴阳平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不可偏颇,这种原则在治疗其他病种时亦应参考。

按:浦家祚教授临证过程中,娴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将中医治则治法融汇应用于杂病的治疗中,既重视对病证本身的阴阳、表里、寒热等的分析,还重视病证发生发展的过程,认为人的体质是病证转归的根本原因,既要重视病证本身又要重视诱因,而临证用药的根本依据则是患者体质,只有把握根本,用药才能随证灵活加减。浦家祚教授临证用药,富有层次,用药能根本体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深入体会浦家祚教授临证用药,笔者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