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杨本迅张百智于立生

杨本迅张百智于立生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医院116011)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具体疗效。方法:近年来本院收治了数十例急性DV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除少部分采用药物治疗外,其他人员均采用溶栓治疗。观察分析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痊愈有23人,显效有14人,有效有11人,无效有9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住院时间为7-11d。随访半年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仅9例血栓复发。结论:静脉置管溶栓疗法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DVT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DVT胫后静脉腔静脉滤器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163-02

Treatmentofacute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theposteriorveincatheterthrombolysisinthetreatmentofacutelo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DVT)oftheactualeffect.Method:InrecentyearsinourhospitalweredozensofcasesofacuteDVTpatientsandits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besidesafewusingmedication,otherresearchersareusingthrombolysistreatment.Observingandanalyzingtheclinicaleffectofthrombolysistherapy.Result:Thisgroupof57patientsrecovered,23markedlyeffective,14,effective11,invalid9people.Thetotaleffectiverateoftreatment84.21%,lengthofhospitalstayfor7-11d.Aftersixmonthsoffollow-up,no1caseofseverecomplications,recurrenceofonly9casesofbloodclots.Conclusion:Venipuncturethrombolytictherapyissafe,reliable,isthebestchoiceforthetreatmentofacuteDVT.

【Keywords】posteriortibialveinsvenacavafilter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oflowerlimb,DVT)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患肢严重功能不全,易并发肺栓塞(PE)可危及生命。本院从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57例DV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急性DVT患者中,男性37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29岁-58岁之间,平均(39.6±7.2)岁;病史(6±4)d。左下肢29例,右下肢28例。DVT出现在外科手术后有25例,恶性肿瘤13例、外伤14例,5例未发现明显诱因。主要症状为患肢疼痛、肿胀,活动不便,但无相关呼吸道症状。经静脉彩超检查后确诊,同时,经肺动脉CT血管显像检查后排除肺动脉栓塞(PE)。相关禁忌证:①对溶栓剂、造影剂、抗凝剂等过敏或禁忌;②近段时间内存在颅脑或胃肠等活动性出血史;③近期有大手术史,存在严重外伤;④妊娠;⑤高血压严重;⑥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脏内血栓。

1.2方法

57例患者均采用溶栓与介入治疗,下面主要介绍溶栓与介入疗法。

1.2.1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首先根据彩超结果选取合适的穿刺入路。入路位置有颈静脉、健侧股静脉、胫后静脉等。取平卧位,在局麻后选择健侧股静脉或胫后静脉进行穿刺,并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DSA),以确定下腔静脉中是否存在血栓,静脉是否通畅[1]。同时,分析下腔静脉的具体宽度,定位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置入VCF,并再次造影检查以确定滤器的位置,并观察其是否完全展开。47例置入永久滤器,另外10例置入可回收滤器,并于术后3周后取出。

1.2.2置管方法在置入VCF后,再置入溶栓导管。57例患者都使用5F导管鞘、溶栓导管。根据B超结果确定具体的入路方式,并使用长度适宜的溶栓导管。其中,25例选择股静脉置管;15例选择胫后静脉置管;17例选择腘静脉置管。

1.2.3溶栓方法将输液泵和溶栓导管连接后,将肝素钠24h不间断泵入,100mg/1d。另外,尿激酶应采用间断脉冲式注入,25万U/8h。每2d行DSA检查,以了解血栓是否溶解。当静脉畅通后,把溶栓导管稍稍后退,但灌注部分仍要留在血栓内,直到血栓全部溶解后才能取出。另外,在使用尿激酶的过程中,也可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来判断溶栓程度。该指标低于1.00g/L,说明血栓全部溶解,即可停止溶栓治疗[2]。57例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在3-8天。溶栓后还应进行DSA复查,了解髂静脉是否狭窄。对于狭窄大于50%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若扩张后残余狭窄仍大于50%,应置入血管支架。

1.2.4抗凝治疗病人住院后应给予抗凝治疗,华法林,1天1次,2.5mg,口服;低分子肝素,隔12h注射1次,6400U。每隔三日检查凝血常规,然后,适度增减华法林的剂量。如果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延长并保持在2.0-3.0时,应单独服用华法林,停用低分子肝素[3]。服药时间大约6-12个月。

1.3疗效判定

①痊愈:患肢不再疼痛、肿胀,经DSA造影检查发现血栓已经全部溶解;②显效:患肢症状明显改善,经DSA造影发现血栓基本溶解,静脉回流比较通畅,静脉管腔内径不小于远心端血管管径的60%;③患肢症状有一定改善,DSA造影发现仍有部分血栓,管腔内径小于60%。④无效:患肢症状并无改善,DSA造影显示静脉主干并无显影。

2结果

本组57例患者中,痊愈有23人,显效有14人,有效有11人,无效有9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住院时间为7-11d。随访半年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仅9例血栓复发。

3讨论

对于DVT患者的治疗,应以恢复患肢静脉血流为主,才能消除相关症状,并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PE。目前,对于急性DVT患者主要采用溶栓、抗凝疗法,能获得不错的疗效。借助导管溶栓技术,能将溶栓药物由导管直接输入到血栓处,从而得到最佳的溶栓效果。同时,还能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出血风险。手术入路的方式比较多元,可由患侧股静脉或胫后静脉入路,能有效避免DVT“向心性”发展[4]。根据下肢静脉瓣开闭方向插入溶栓导管,能极大减少对静脉瓣的损伤。对于髂总静脉-下腔静脉汇合处血栓形成者,入路方式的选择更加自由。可选择顺行也可选择逆行静脉血流入路。通常可从健侧股静脉穿刺翻山到患侧髂静脉入路,操作简便、路径较短,不易失败。另外,髂静脉极少有静脉瓣膜,因此,导丝与溶栓导管比较容易通过。由于小腿处含有多条深静脉,胫后静脉穿刺入路效果不佳。对于小腿DVT患者,可从小隐静脉入路。这有利于扩大溶栓范围,并能达到较好的溶栓目的。本组患者均取水平仰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不用挪动或改变体位。手术时也无需作皮肤切口,在实施局麻后进行穿刺。术后患者能适度活动患肢。同时,护理也比较简便。

对于急性DVT患者来说,无论是选择手术取栓,还是选择导管介入溶栓,均要考虑安置VCF(下腔静脉滤器)。在开展胫后静脉穿刺置管操作时,血栓栓子可能出现脱落,从而引起PE。因此,为保证患者安全,本组57例患者在术前置入永久或可回收利用的VCF。本次介入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将溶栓导管准确插入血栓部位,能确保溶栓导管保持畅通。同时,机械开通的血栓内通道也处于通畅状态。尿激酶采用间断脉冲式推注方式,能让药物集中在局部血栓部位。通过药物和血栓的直接接触,能有效增加尿激酶的接触面积[5]。同时,借助脉冲式推注手段,能让血栓变得更软,从而使药物直达血栓的深部。在短时间内便可让血栓全部溶解。相对于手术取栓和外周静脉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所需的溶栓药物用量较少,因而,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也降低了出血风险。因此,它效果更好,操作简单,安全性更高。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对于急性下肢DVT的治疗,应选择经皮溶栓导管溶栓疗法,疗效很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赵文增,刘荣红,孟繁杰,等.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1):50-52.

[2]候旭晖,尹健,杨松柏,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3(6B):1896-1899.

[3]郭学利,王子凡,宋燕.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6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239-243.

[4]赵堂海,于永山,解远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2):148-149.

[5]吕永刚,李静.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股动脉穿刺溶栓与深静脉溶栓治疗对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