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人物幽默、调侃的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冯小刚电影人物幽默、调侃的语言

刘娟

刘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10302

摘要:电影是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对人们的生活、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冯小刚电影为大部分观众所熟悉,其故事的简洁新颖、对白的风趣幽默、调侃的独到犀利,能让人在开怀大笑中体会其内涵与深意,留下深刻印象。本文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人物对白的了解,分析了其中幽默、调侃语言的运用,以期对相关电影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冯小刚;电影人物;语言

前言:人物语言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构建、氛围的渲染等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人们迷茫与孤独,人们希望有一种渠道来宣泄内心的抑郁,而幽默、调侃的语言不失为一剂良药。冯小刚电影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以幽默、调侃的语言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以游戏的形式解脱痛苦、追求乐趣的展现[1]。

现代电影素材中,有通过影像对观众进行感官刺激的电影,也有黄百鸣《大富之家》、《满汉全席》式的搞笑贺岁电影,有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也有成龙电影的动作贺岁电影。但冯小刚电影与这些电影都不同,冯氏电影更加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重台词而轻画面。在冯氏电影中,语言密度极大,整部电影的推进与思想渗透依赖于台词的设置,七成以上镜头都要依靠语言进行支撑,最吸引观众注意的部分也是台词。电影人物台词的灵动、诙谐、精辟、机智、奇妙中,适时出新调侃与讽刺,与陈佩斯电影中积极乐观、生龙活虎的主角不同,冯氏主角一般都老成持重,只有口才上还保留着作为青中年的活力与生机。冯氏主角以满口的京片子将观众代入浓烈的京式幽默氛围中,将北京市民的游戏精神与独特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2]。从正式场合下讲话语调的模仿,政治上严肃语言的戏用,加之不着边际的比喻与搭配,在调侃他人的同时也讽刺自身。

冯小刚电影在内地引领了“贺岁片”的发展之路,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在冯氏电影中,实而又新鲜的语言是“冯氏幽默”的重要特点,使之成为中华电影的独特符号与记忆。在“贺岁片”为典型的喜剧电影中,冯氏语言的运用一反常态叙述思维,将语言活用重组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幽默对白,成为大众电影潮流中的独特符号,彰显出语言艺术的魅力与活力。这不仅创新了中国电影语言,也为中华语言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与活力。

相比王朔电影对主流精英的调侃,冯氏电影的讽刺对象较为泛华,各行各业、不同社会阶层都可能成为其适度调侃的目标,加上对自己的调侃:《甲方乙方》中“我生来就比别人长得老”,《不见不散》中“我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你也别手软”。这些将自己和他人都作为调侃目标的过程,将可能产生的敌对情绪进行化解,弥补了单方面讽刺带来的居高临下之感与某些麻烦。

在冯氏电影中,《大腕》的语言风格最能突出冯氏电影京式调侃、生活化幽默的特色。在他与泰勒的对话中,只有中国人能听懂的“洋径洪”式京味英语的运用更体现了其电影中的“新时代”特点。冯氏电影将尤优的话语强调打造成葛优的独特魅力,呈现出“冷面笑匠”的独特形象。尤优与王小柱对话中地道的北京腔与带着痞劲儿的交流常常为喜剧清洁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尤优在葬礼上拉广告赞助时说,广告赞助商为秦勒葬礼出资就等于强强联合;尤优向王小柱解释法人的意义为“被绳之以法的人”等。这些语言从表面上看是街痞调侃,实际上却反映出冯小刚对社会现实与主流精英文化的调侃与讽刺[3]。

对电影人来说,电影语言是舒张个性、嘲讽现实的工具,是自我内环境与心态精神的外在体现。而对于电影本身来讲,电影语言是影片机智、幽默、情节的重要组成。冯氏电影为大众所喜爱,与其中不断涌现的时尚流行语不可分割,其语言对观众注意力的吸引作用尤为明显。比如在《甲方乙方》中的“打死我也不说”,《不见不散》中的“啊,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大腕》中的“审美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审美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甚至在《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我欲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我很严肃地告诉你,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冯小刚的电影看似“玩世不恭”,被一些社会上的经营知识分子所不耻。但实际上冯小刚电影正是通过这些语言、结构上的电影艺术处理技巧来刻画一般人的形象,对现实社会中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进行自我看法的表达。冯氏电影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实质上还是契合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幽默、调侃的语言只为了“讽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对这些现象的讽刺比喻中倡导人们遵守现实伦理道德。冯氏电影语言风格灵活俏皮,对现实利弊机具针对性,特别是社会上的阴暗面的嘲讽与颠覆层面,为中国电影指引出又一类别方向。

结束语:电影语言与画面、音效等共同组成了整个电影,对电影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言。冯小刚电影在幽默诙谐的氛围的营造中,不仅让观众开怀一笑,更能缓解观众的心理焦虑与抑郁,使观众在激烈的工作、生活竞争中满足对情感宣泄的需求。就如《诗经》中对锋芒作品的批判一样,冯小刚电影语言继承了传统,发挥了“兴观群怨”的教化功能,其语言运用的技巧与魅力是受到普遍欢迎的重点因素。

参考文献:

[1]孙洪扬.冯小刚贺岁电影幽默语言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1.

[2]张旭阳.冯小刚喜剧电影台词言语幽默的偏离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3.

[3]严芳.冯小刚电影人物台词的语言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4(0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