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禽流感研究进展

刘元金1,2付小敏2赵晓会2

刘元金1,2付小敏2赵晓会2

(1华兰生物河南新乡453000)

(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禽流感(BirdFlu或AvianInfluenza)具有高致病性和高致死率,它不仅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构成了威胁。因此,研究禽流感的特点及其防控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综述了禽流感概况、病原体结构特征、疫苗的研发及防控手段。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02-02

ProgressandachievementsintheresearchonavianinfluenzaLiuYuanjin1;FuXiaomin2ZhaoXiaohui2

1.HuaLanBio-engineering,HenanXinxiang453000,China

2.SanquanMedicalCollege,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HenanXinxiang453000,China

【Abstract】Avianinfluenzaviruscancausesaveryhighlevelofmorbidityandmortality.Itisnotonlygreatlyharmfultoculturist,butalsounderlyingdangeroustohumanbeing.Thereforeitshouldbestressedtoestablishitsmolecularcharacterandpreventstrategy.Inthisreview,wefoucusonthemolecularcharacterandpreventstrategyoftheAvianInluenza.

【Keywords】Avianinfluenza;Vaccine;Researchprogress

1.前言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被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与其他病毒性疾病类似,禽流感的防治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发生与传播的最有效手段。随着禽流感病毒多种亚型的发现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研发出了针对禽流感的多种疫苗。

2.禽流感概况

2.1禽流感的发病历史

禽流感(BirdFlu或AvianInfluenza)又称欧洲鸡瘟,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最早于1878年发生在意大利。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病原体为A型流感病毒;至到1981年被正式更名为禽流感。在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仅能以消毒、隔离、宰杀禽畜的方式防止其蔓延。

2.2禽流感的发病特点

禽流感常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自身毒株、鸡群性别、环境等有关。如禽流感病毒侵入黏膜,有利于大肠杆菌继发感染,进而增强禽流感病毒血凝作用,导致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禽流感病毒血清型多,各型间交叉保护弱,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的毒力差异很大;禽流感病毒变易变异,极易发生致病性变异及抗原漂移和转变。

3.禽流感病原体

禽流感病毒(AIV)属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呈多形性,直径为80~120nm。其核酸由8段单股负链RNA组成,共编码8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病毒包膜上有10~12nm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分别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每个病毒颗粒大约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

4.禽流感病毒的分类及致病性

4.1禽流感病毒的分类

禽流感病毒(AIV)可按病毒粒子表面的HA和NA进行分类,共分为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H5和H7,它们具有或转变为高致病性的潜力,致使最初的病毒若未受到控制而得以在鸡群中繁殖和传播。

4.2禽流感的致病性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引起,其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局限。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是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一旦发病,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病毒很难在疫区根除,疫情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而且病毒毒力还有可能变强。

5.禽流感疫苗的研制策略

5.1全病毒灭活疫苗

禽流感灭活疫苗一般是用禽流感病毒鸡胚尿囊液经甲醛灭活而成。其工艺简单、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现已在规模化家禽养殖中使用,有效的避免了禽流感的暴发。但此类疫苗的副反应较多。

5.2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指将野毒株感染鸡胚,并在25~26℃下连续传代得到冷适应的减毒毒株,该病毒只能在25℃左右复制,不能在37℃下传代,使用该弱毒株接种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多项人体和动物研究证实,该减毒株有很好的稳定性,对表面抗原发生转移的流行株病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有毒力恢复的风险。

5.3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指提取禽流感的有效成份并经进一步精制而成。这种疫苗的特点是安全性好,但成本相对高。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外源表达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大大降低成本。1994年Kodihalli等研制了火鸡H5N2病毒NP/HA和ISCOM的复合亚单位疫苗并用其免疫火鸡,21d后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对同源和异源(H6N1)亚型病毒的攻击产生保护作用。

5.4基因重组活载体疫苗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来分离血凝素基因(H5、H7、H9),并把它们插入载体病毒(如痘病毒),构建表达HA的重组病毒。此重组病毒可在体内复制并表达HA蛋白,诱导机体产生针对AIV的免疫力。活载体疫苗克服了常规活疫苗毒力返强的缺点,但表达载体系统本身的性质和对外源基因插入的选择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5.5转基因植物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是借助植物遗传转化载体将抗原基因导入植物,使其在植物中表达,生产出能使机体获得特异抗病能力的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具有以下优势: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口服植物疫苗能诱导黏膜免疫反应;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可起到生物胶囊的作用,更好地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生产简便、成本低廉,不需要冷藏和低温运输;安全性好,无外源性病原污染等。宋长征等利用转基因马铃薯表达AIV的HA蛋白,结果显示,用转基因马铃薯生产口服AIV疫苗具有较好前景。

6.禽流感的防控策略

防控禽流感的最终目的是将其根除。采取以免疫接种和扑杀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是目前的一大特色。其中,全面免疫是防控禽流感的关键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坚持。随着养禽业的迅猛发展,对禽流感的防制越来越重要。因此,研制出安全、高效、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适用的禽流感疫苗意义重大。但是,禽流感病毒血清型多、容易变异的特点给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认识的不断加深,相信研制出能够改变目前禽流感病毒防治状况的新型疫苗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张丹,鲁会军,谭磊等.H5-H7双价禽流感核酸疫苗免疫研究[J].中国兽医学报,2011(2):184-188.

[2]高宏博,崔红玉,石星明等.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0(5):329-333.

[3]沈志强.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今日畜牧兽医,2009(3):40-41.

[4]王坤珍.禽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5):131-132.

[5]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