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4.5小时不同严重程度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发病4.5小时不同严重程度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研究

陈志强庞文冲叶秀炎林进光陈伟明文学林涛

陈志强庞文冲叶秀炎林进光陈伟明文学林涛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目的:拟对发病4.5小时内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以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前瞻性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治疗,静滴1次/d,随访3个月,采用MR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的再梗塞情况。结果:(1)入院时本组患者MRS评分为(3.12±0.23)分,给药结束后本组患者MRS评分为(2.39±0.33)分,用药后24小时本组患者MRS评分为(2.08±0.17)分,给药后12天本组患者MRS评分为(1.76±0.39)分,给药后90天本组患者MRS评分为(0.91±0.15)分,给药后12天与给药后90天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期内,再梗塞2例,再梗塞发生率为4%;死亡9例,死亡率为18%;失访2例,失访率为4%。结论:发病4.5小时内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选择要慎重,合理开展介入桥接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溶栓

近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患者的病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现阶段临床中,针对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通过溶栓可以尽快恢复缺血区域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但是治疗时机短暂,而且对于溶栓药物的选择尚无一致结论[1]。本文中将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拟对发病4.5小时内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以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前瞻性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入选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的诊断标准;3)首次发病或者既往脑梗死病史无明显后遗症(mRS<1分);4)发病4.5小时内;5)有可测的神经功能缺损;6)患者或法定监护人能够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最近3个月内有明显的头颅外伤或卒中史;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3)既往有颅内出血史;4)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5)近期颅内或椎管内手术;6)最近7天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100-150万U+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静滴完。治疗期间及24小时内给予心电监护、外周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神经功能评价。24小时后复查头颅CT,如没有出血,给予抗栓治疗。药物过敏、神经源性水肿、颅内出血者立即停止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相应补救治疗。分别于入院时,给药结束后,用药后24小时,给药后12天,给药后90天进行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随访3个月,采用MRS评分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的再梗塞情况。

1.4评价标准

采用ModifiedRankinScale(MRS)量表[2]对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0分:完全无症状;1分:尽管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职责和活动;2分:轻度残疾,不能完成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要帮助,以照顾自己的事务;3分:中度残疾:要求一些帮助,但行走不需要帮助;4分: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无他人帮助不能满足自身需要;5分:严重残疾,卧床、失禁、要求持续护理和关注。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S量表

入院时本组患者MRS评分为(3.12±0.23)分,给药结束后本组患者MRS评分为(2.39±0.33)分,用药后24小时本组患者MRS评分为(2.08±0.17)分,给药后12天本组患者MRS评分为(1.76±0.39)分,给药后90天本组患者MRS评分为(0.91±0.15)分,给药后12天与给药后90天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再梗塞发生率

随访期内,再梗塞2例,再梗塞发生率为4%;死亡9例,死亡率为18%;失访2例,失访率为4%。

3讨论

颈部血栓会造成脑部供血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性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的血管扩张、溶栓治疗以及神经功能保护治疗被公认为脑卒中治疗的关键。脑梗死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早期治疗措施,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不同时间段治疗有不同的治疗临床效果。据相关研究显示,最好的治疗时间在3h内治疗[3]。

观察组采用尿激酶作为研究的溶栓药物,尿激酶是一种肾脏分泌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虽不是最好,但临床效果也被患者和医生认可,而且价格适中,非常适合基层医院用药,尿激酶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线首选药物。对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间是恢复缺血半暗带组织血供的关键,临床给药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预后效果,神经功能恢复也越好。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会出现出血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4],脑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脑梗死会损伤血管壁,若用药后,恢复血流后,血管通后会引起血液外渗;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血流再通灌注血液后,灌注压升高,易引起出血并发症。

本组研究中,分别于入院时,给药结束后,用药后24小时,给药后12天,给药后90天进行电话随访。(1)访视1:根据试验设计的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入选。同时尽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发病及入院情况,生命体征,记录治疗时间窗,同时收集以下临床资料: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OCSP分型,NIHSS评分,mRS评分。(2)访视2:溶栓治疗后即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次评估NIHSS评分。(3)访视3:溶栓后24小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次评估NIHSS评分,复查头颅CT判断是否有颅内出血并分型,复查凝血功能。(4)访视4:12天±2天或出院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收集生命体征以及上述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TOAST分型、NIHSS评分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5)访视5:发病后90天±7天,记录患者卒中复发、生存状态及再次入院情况,评估mRS评分。结果发现给药后12天与给药后90天的MR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而且随访期内,再梗塞2例,再梗塞发生率为4%;死亡9例,死亡率为18%;失访2例,失访率为4%。

综上所述,发病4.5小时内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选择要慎重,合理开展介入桥接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伟杰,李威,方玲,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7(31):87-89.

[2]黄光位,岑雄图,黄树栋,等.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1):247-250.

[3]蔡景润.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v.25;No.231(05):55-56.

[4]郑容,郭洛宁,郑红.发病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v.26(05):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