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在产科病房实施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在产科病房实施的效果分析

瞿青女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摘要:医护患一体化在产科病房的实施,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医护患一体化能够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社会效应。本文从分析医护患一体化关系互动模式入手,阐述了该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实施效果。

关键词:医护患一体化;产科病房;实施效果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加快周转,降低住院费用,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房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医护患一体化服务能够保证产妇从入院→手术→术后→出院指导→出院随访均有专门的医生护士专管,满足产妇、婴儿、家庭的需求,推动了产科护理模式的新进展。

一、医护患一体化关系互动模式

医患关系在医学实践中可以分为主动-被动型模式、指导-合作型模式、共同参与型模式,其中第三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医疗服务属性与特征,能够构筑更为稳定、和谐的医患关系。

模型以医生、护士、患者(家属)三者为主体,在充分实现信息化的条件下,建立三个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医、护、患三位一体形成模型架构,突出医护患三方之间互动与沟通的平等性、稳定性。模型的核心是利用较为完善的信息化资源,搭建医护患无障碍的沟通平台,提供信息化互动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护体验。具体来说,三方行为主体中,医生(D)负责与患者沟通并制定出患者诊疗方案,护士(N)协助医生完成诊疗方案的实施、建立患者护理方案,患者(P)共同参与医生诊疗和护理方案制定、确认、配合实施。三方关系的互动体现在,D-P间是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诊治方案,患者向医生咨询病情、接受和配合实施治疗方案、反馈诊治效果;D-N间即医生和护士组成协作团队,相互配合完成患者个性化诊疗和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N-P间是护士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引导,患者需要时可呼叫紧急帮助,定期向护士反馈诊疗护理情况。

二、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一)病房设施及环境的准备

在每个房间设置多功能床、新生儿床及家属床各一张,婴儿床在两张床之间,便于产妇随时观察到新生儿及方便哺乳。在房间配备空调、通风、保暖设施,保持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0%-60%,使室内空气保持通畅、清新。在浴室内设置空调、通风、保暖设施,温湿度调整沐浴、抚触时的室温达到26-28℃。设置上下水、热水管道等设施,配备好沐浴池、游泳池、温度计、洗手消毒液、婴儿洗护用品、毛巾、供产妇及家属坐的凳子等。总之,准备病房设施时旨在舒适、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

(二)做好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1.做好相关工作制度,及与产科、儿科相关的疾病护理常规培训;2.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科室应建立安全管理手册,每月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并根据科室工作特点,依次查找安全隐患,如产妇术后或产后首次起床晕厥跌倒、新生儿反流误吸所致窒息、新生儿坠床等高风险点,应做到防范在先。3.专科技能。即规范化的母婴护理操作技术,如乳房护理、会阴擦洗、婴儿抚触、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游泳等技术及健康教育内容,并组织培训考核。4.护士礼仪培训。包括日常的招呼用语、交谈礼仪、仪表要求、用餐礼仪,及正确的姿态和穿戴要求、化淡妆的方法与技巧,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风貌。

(三)实行弹性排班模式

根据医护患一体化产科病房的服务特点,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依据每天的住院患者人数,安排责任护士,责任护士随时待命。每位护士管理5张床,实行护士包床责任制,落实责任到人。主要负责母婴的床旁护理(产妇术后及分娩后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新生儿一般护理、床旁沐浴、抚触、游泳、听力筛查、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其中,高级专业护士应较多承担技术含量高的护理,而初级专业护士则护理病情较轻的病人或承担技术含量较少的岗位,同时高级专业护士指导和管理初级专业护士。

三、医护患一体化服务在产科病房的实施效果

(一)护理过程减少母婴分离,减轻产妇心理负担

在医护患一体化服务中,产妇及家属能够亲自参与到婴儿的日常护理,母婴不分离,保证母婴安全。现今社会的大部分医院的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操作都是由护士带宝宝到新生儿沐浴间进行的,在这段时间里,宝宝脱离了妈妈的视线,宝宝的安全变成了妈妈最大的担忧,无形中增加了产妇的心理负担,增加了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医护患一体化能够减轻母亲及家属的担忧,减少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体会做父母的喜悦及责任感。

(二)为新生儿家庭提供重大调整时期的专业帮助

医护患一体化的服务,为家庭在重大调整时期提供专业性帮助,完成产妇及其家庭成员角色的顺利转换,促进母亲、新生儿和家庭的健康和幸福,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医护人员教会产妇专业的育儿技能,促进母乳喂养的建立,学会基本的自我监护和新生儿护理,帮助母亲感受到关怀、尊重和自信,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医护患一体化密切了医护患三者关系,能够开展更直接、更有效的健康教育。例如母婴床旁护理,可以在床旁边操作边讲授,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能随时提出。宣教的内容亦可每日循环,产妇有多次演练、讨论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加深操作记忆。如为新生儿沐浴、抚触等,能够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产妇出院后做好新生儿的护理打下基础。

(三)促进护理人员提高专业技术,加速产妇的护理康复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医疗差错和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交叉感染,提升了医院的人文关怀服务,改善了医患、护患关系,激发了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产科护理学科的发展,树立了护士的社会形象。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母婴、医院、护士达到一个三赢的局面。

另外在医护患一体化服务中,产妇有机会积极参与,适当增加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产后的康复及恶露的排出,缩短了住院日期。据统计,LDR生理产3天出院,剖宫产6天出院,普通病房生理产4~5天出院,剖宫产7~8天出院。

(四)节约护理成本,提高护理满意度

医护患一体化服务虽然会将婴儿、产妇及家属集中到病房外的婴儿浴室,但是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身边进行,避免了在每个房间都设立婴儿浴室的需要,既节约了大量成本,也加大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其他普通病区推广的可行性,在医院最小投资情况下积极开展医护患一体化护理新模式,让医患双方受益,不断提高医护服务满意度。

作为产科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医护患一体化护理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在尊重产妇及家属意愿的基础上,缓解产妇初为人母的焦虑紧张情绪,减少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交叉感染。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逐渐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升高,同时督促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够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培养更加娴熟、规范的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满意度。

结语

“医护患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改革,方兴未艾,但仍然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目前,我国一些医院已把这一服务模式推广到全院各个病区,并在门诊各科提供挂牌挑选医生的服务,并开展满意度评价。同时,配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把评议医务人员的权利交给病人,使医务人员在赢得病人的同时,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林子,张建,吴宇彤等.医患关系模式对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1):33.

[2]金艳兰.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全科护理,2011,9(2C):528.

[3]韩智,帅庆梅,何彬.小组责任制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6(20):123-126.

[4]窦志瑛.产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和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