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血常规

/ 2

为什么要做血常规

李洪伟

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37500

当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通常都会首先建议患者做血常规的检查,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能理解。血液是组成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之一,由血细胞以及血浆两个部分组成,血浆中通常含有钠、钾、磷、钙等电解质,还含有血脂、血糖、维生素、蛋白质以及激素等,而血细胞主要有白细胞(又可分为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血液通过全身的循环,为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输送营养物质并运出代谢废物,对人体的内外环境以及机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维护作用,所以,如果人体的某个部位发生异常改变,血液就会将这些异常改变的信息传达出来,因此,通过对血液中存在的各种细胞的质和量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我们就能判断相应的器官、组织的病变情况,进而指导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1]。

血常规是辅助检查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其中的许多指标都是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起重要参考作用的敏感指标,例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因此,对于病因不明确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血常规的检查,此外,一些处于治疗过程中或者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也需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因为血常规还是用药、停药、停止治疗、继续治疗以及观察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尤其是在放疗、血液病以及化疗等特殊的患者中,血常规的检查是经常需要且非常重要的观察指标,所以,医生了解了患者的病因之后,也有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情况,患者要给予理解并积极配合[2]。

血常规的检查项目通常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的检查:(1)红细胞计数的检查。失血或者贫血通常都会影响到红细胞的数目,红细胞计数增高时通常说明可能有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计数降低时通常说明可能有贫血。(2)白细胞的检查。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一些病毒引起的感染,例如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等,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接触到放射线等,中性粒细胞的升高临床主要见于细菌引起的感染,中性粒细胞的降低则临床主要见于流感、风湿类疾病、放射性照射或者使用了某些药物等[3]。(3)血红蛋白的检查。作为体内能够运送氧气的物质,血红蛋白能够为机体提供所必须的氧气,女性由于受到怀孕或者月经的影响,其体内的血红蛋白通常都低于男性,因此女性更容易贫血,临床上,血红蛋白增多通常见于心输出量减少、红细胞增多症等,血红蛋白减少则通常见于缺铁性贫血、低血色素性贫血等。一般来说,血红蛋白如果低于60g/L,不论男女,都属于出现了严重的贫血,但如果血红蛋白只是比正常值低了10g/L左右,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4)血小板的检查。临床上,血小板计数升高,通常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的白血病以及骨髓增殖性的疾病,而血小板计数的降低则多见于脾功能亢进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有时还可出现DIC。

血常规是医院中的三大常规之首,另外两大常规检查为尿常规以及便常规,通常来说,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查看体内是否存在感染。对于一些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例如膀胱炎、阑尾炎以及肺炎等,通常在血常规就会反映出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血常规就会反映出单核细胞或者淋巴细胞的增高。(2)查看机体的免疫力强弱以及营养状况,例如粒细胞减少、贫血等。贫血主要是根据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来进行判断,常见的贫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3)查看身体是否出现了过敏反应,例如对生物、食物以及药物等过敏,血常规就会反映出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常见于过敏性皮炎以及哮喘等。(4)作为治疗疗效以及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且可靠的指标之一。(5)能够对血液系统疾病起到诊断或者协助诊断的作用,例如乙型肝炎、血友病、继发或原发红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各类型的白血病、各种类型或各种原因的贫血、各种原因的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6)能够查出隐藏在血细胞或者血液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疟原虫、伤寒杆菌、链球菌以及血丝虫等,从而确诊心内膜炎、伤寒以及血丝虫病等疾病。

在做血常规检查前,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采血之前不能做剧烈的运动,这不仅会影响到某些电解质、肌酐、肝功以及尿酸等的检测,而且还会引起某些值的增高。(2)在采血之前不能服药维生素,例如维生素C通常能够使血糖的值发生下降,还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的表现。(3)空腹,也就是在早上抽血之前不能饮水、进食,此外,在做激素、肝功、肾功、血脂以及血糖等检测时也要求一定要空腹。(4)采血前一天晚上的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能吃太饱,也不要饮酒、喝可乐、喝咖啡、喝茶。(5)采血前不应服用药物,因为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很容易因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此外,服药还会影响血流变、血脂、肾功、肝功以及血沉等检测结果。(6)对于采血的部位,通常是根据检验所需的血量进行考量决定的,一般来说,用血量低于0.1ml时,例如血型测定、血常规等,都是采用末梢取血,用血量超过0.1ml时,则需要进行经脉采血。

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血常规在排除和筛查某些疾病的病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血常规来筛查白血病,当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没有呈现显著的减少或者增加时,就很可疑患有血液肿瘤,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白血病,一旦确诊了白血病,就要及时地进行治疗,一般来说,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医院常用的有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等。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血常规来筛查上呼吸道感染性的疾病,通过检测结果我们能知道这是属于病毒感染还是属于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周志强,于金凤.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55(7):349-351.

[2]李莉娟,俞香菊,高岚.比较分析使用不同的采血方法一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7,62(02):29-30.

[3]佚名.枯草芽孢杆菌CGMCC1.921对蛋鸡生产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2):46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