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花药效分析

/ 2

西红花药效分析

朱海燕1陈益锦2毛俊杰3

1.杭州市农业科技教育总站310019;2.杭州市渔政总站310019;3.杭州市农业科技教育总站310019

【摘要】西红花(CrocussativusL.)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藏红花、番红花。因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养血通经、解郁安神等药理功效,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通过临床试验,归纳总结了西红花在医学上的效用,尤其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极具医学价值的。所以西红花的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开发。

【关键词】西红花;活血;降脂;抗癌

1.西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功效

软组织损伤属中医学“筋伤”范畴,由于外来暴力作用而引起筋肉损伤,络脉随之受损,血溢脉外,故临床表现为损伤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所致;疼痛则是由于创伤性血肿或炎性反应物质刺激局部末稍神经引起。故采用“结者散之,逸者行之,留者攻之’,的法则,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西红花具有改善外周微循环障碍,扩张外周血管,使血流加速、毛细血管开启的数目增加和白细胞聚集程度减轻,增加血流供应,促进炎性物的吸收和炎性介质的稀释及运转,缩短炎性反应的过程等作用。

2.西红花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

西红花经化学分析提取后,得到的西红花总甙,具活血化瘀,祛痰等功效。临床医学研究脂肪肝主要为痰浊血瘀所致,已有资料表明许多脂肪肝患者多为高血脂。为了进一步证实西红花在改善高血脂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特对42例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试验。病例选择在门诊中根据B超证实为脂肪肝患者共42例,其中有右上腹隐痛、乏力等不适症状者为31例,半有肝功能TTT增高者8例,GGT增高者6例,ALT增高者3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2~56岁。通过口服西红花多甙片,一次1片,一日3次,经8周治疗后,治疗症状好转,总有效率达96.4%,肝功能改善率达94.1%。

为进一步证实西红花多甙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的效果,设计了临床试验,在治疗前三天停用阿司匹林、潘生丁及一切抗凝中西药物,用血液粘度计、智能血液凝集仪进行监测,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见表2。

表2西红花多甙片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比较(x±s)

与治疗前比较(P<0.05)

本研究初步说明西红花总甙不仅在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症象有明显疗效外,对降低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作用,且无任何副作用,说明西红花总甙对调节血脂亦有明显疗效,故其明显的活血化瘀,调节血脂作用对痰浊血瘀导致的脂肪肝治疗将有广阔的前景。

3.西红花具有抑制肿瘤活性的功效

近年研究还发现西红花具有抑制多种恶性肿瘤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肝癌、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及宫颈癌等)等抗肿瘤活性。其中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是西红花酸及西红花糖苷。通过实验首次检测了西红花酸及8种西红花糖苷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具体操作是取西红花干燥柱头30g,加入300mL体积分数50%的乙醇,超声提取30分钟,过滤,旋转蒸发至无乙醇,冷冻干燥,得西红花提取物SE,备用。取人结肠癌细胞系HCTll6、HT一29、LO—VO、SW480、SW620、人胸腺癌细胞系MCF一7、人肺癌细胞系A549、人肝癌细胞系BELE一7402。不同浓度的SE及合成的西红花糖苷分别作用于8种肿瘤细胞株HCTll6、HT一29、LOVO、SW620、SW480、A549、BELE一7402、MCF一7不同时间。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随实验样品浓度及处理细胞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SE作用于A549细胞为例,当浓度为0.9375μM时,细胞的生长和未处理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当浓度为15μM时,处理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24h时抑制率为0.377,48h为0.4187,72h时为0.422,即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逐渐增加;当不同浓度的SE作用于A549细胞时,发现作用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其抑制率随SE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1)。另外,与SE比较西红花糖苷crocetin、crocinI~III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显著,而crocinIV体外抑制作用与SE相当,crocinV~VIII抑制作用略逊于SE(表2).在相同浓度实验样品的作用下,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依次为crocinI、crocinII>crocetin、crocinIII>crocinIV>SE>crocinV>crocinVI>crocinVIII>crocinVII(图2和表2).以上实验说明,crocetin、crocinI~III体外抑制肿瘤增殖作用较SE更加明显,crocinIV体外抑制作用与SE相当.

表1在不同浓度的SE作用下A549细胞系的生长抑制率

4.小结

近年不少研究人员发现西红花主要成分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但诸多原因限制了西红花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SE中的主要成分有西红花酸、西红花素、西红花酸二甲酯等,有降血脂、抗氧化、兴奋子宫、活血等功效。另外国内外实验证明,西红花提取物可在体内外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如肝癌、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DNA和RNA合成。而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负性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西红花酸及西红花糖苷,以上实验为进一步研发抗癌新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孙之镐.《西红花膏的主要药效学研究》.湖南中医药学导报,2001年4月,第七卷,第四期.

[2]张子良,王有志.《西红花多甙对脂肪肝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1年,第22卷,第l期.

[3]张伶,陈柳.《合成的西红花糖苷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11月,第37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