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致低血糖昏迷脑复苏成功1例

/ 1

颅咽管瘤致低血糖昏迷脑复苏成功1例

谢玉谦丁艳

颅咽管瘤致低血糖昏迷脑复苏成功1例

谢玉谦1丁艳2

(1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615000;2西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15000)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6-0046-01

【关键词】颅咽管瘤低血糖脑复苏

1病例介绍

患者,女,70岁。因被家人发现意识障碍5h,于2009年1月10日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98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90/60mmHg,呈昏迷状,GCS评5分;皮肤粗糙,弹性差,少光泽;双侧瞳孔直径3.5mm,无对光反射;颈阻(+),甲状腺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对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移浊(-);四肢肌张力增高,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化验检查:血糖0.8mmol/L;血钾4.2mmol/L,血钠130mmol/L,血氯90mmol/L;肾功BUN5.6mmol/L、Cr107.1umol/L;血常规WBC8x109/L,RBC3.9x1012/L,HB105g/L,PLT187x109/L;血清TT30.3nmol/L(1.2-2.9nmol/L),TT440.1nmol/L(64-154nmol/L),TSH0.3mu/L(0.6-5mu/L),ACTH0.95pmol/L(1.1-11.0pmol/L),GH2.0ug/L(0-5ug/L),PRL15.1ug/L(3.3-24.5ug/L)。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广泛性脑水肿。鞍区内见约30.09x15.6x25.3mm3的肿块影,大部已钙化,内有囊变,钙化呈蛋壳样改变,提示颅咽管瘤。入院后予吸氧,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注射高渗糖水,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补液,输糖盐水2000ml/d,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200mg/d用三天,后改为强的松),补充左旋甲状腺素片50ug/d,予纳洛酮、醒脑静催醒,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

治疗。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减轻,入院第4天能睁眼,第8天有遵嘱运动,第12天言语清楚,第18天生命体征稳定,无视野缺损,生活自理。建议患者行颅咽管瘤手术,患者及家属拒绝。治疗22天,带药出院。

2讨论

颅咽管瘤发自颅咽管残余、在垂体结节部即垂体茎部鳞状上皮细胞。在成人中生长缓慢,以垂体功能减退及视野障碍为主[1]。该患者以垂体危象为首发表现,尤其以低血糖昏迷为突出表现。人脑组织能量主要由葡萄糖提供,而脑内储存的葡萄糖和糖原仅能维持几分钟的正常活动,当机体出现低血糖,就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害,导致人昏迷甚至死亡。该患者低血糖昏迷脑复苏成功,我们有以下体会:患者入院时血糖0.8mmol/l,且昏迷已达5小时。及时输注高渗葡萄糖、迅速使血糖恢复正常是最紧迫的治疗措施,及时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是治疗的关键,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对脑复苏起重要作用,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使用促进了患者的清醒,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保证脑灌注,为脑复苏提供帮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支持及监护是治疗的基础。经上述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廖二元.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