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急诊输液室管理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改进急诊输液室管理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苏宇虹邓玉英

苏宇虹邓玉英(广西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针对门急诊输液患者用药广泛,病情复杂,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等特点,持续改进输液室分区管理模式、警示标识创新,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现今输液存在的护理风险,改进工作流程,根据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年龄、用药种类等项目,采取分区管理,制作警示标识,责任护士分区负责。结果降低输液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输液环境改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满意度,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服务。结论根据现存输液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分区管理,缩小巡视范围,责任到人,健康宣教落实到位,标识清晰的反映患者需要观察的病情,护士所需要了解的项目。确保护士能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减低医疗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分区输液管理让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

【关键词】急诊分区输液提高病人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76-02

1门急诊输液病人存在的风险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液安全地输入患者的体内,在输液过程中无人为的情况发生,患者无不良反应[1]。门急诊患者输液过程中,护患担心较多的是病情观察不到位、药品质量、加错液体、输错液体、液体滴空等。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安全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

2方法

2.1根据现有环境、患者需要,我们将门、急诊输液室划分为七个区域,分别为:A、B、C、D、E、急诊留观区、输液等候区。输液A区:蓝色、橙色标识;输液B区:红色标识;输液C区:普通门诊输液患者;输液D区:小儿输液患者;输液E区感染性患者及急诊留观输液区。

2.2护士接取患者的输液单及门诊病历根据病情将其进行分类,将门诊病历及输液单、注射单夹在相应的标识牌上;蓝色标识:年龄≥80岁、急诊就诊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橙色标识:使用特殊药物;红色标识:T≥38.5℃;黄色标识:传染性疾病患者;无标识:小儿输液患者、普通门诊输液患者。护士根据医嘱、患者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适宜的标识牌。患者输液期间,病历、输液卡夹在标识牌上,一同与患者的液体悬挂在输液吊杆上,便于护士识别标识牌的观察内容,对患者输液过程观察要点做出回应。

2.3其中A区、C区由一名护士负责,B区、E区由一名护士负责,D区、留观区由一名护士负责巡视、输液治疗。护士根据病人所挂标识的颜色,做好病情观察、确保用药安全。并制作巡视记录本,严格交接班,做到班班交接,确保患者输液期间安全。

3效果

3.1合理安排输液区域,明确各类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确保护理安全。

3.2规范护士行为、提高输液工作质量,井然有序开展工作。

3.2.1每名在岗护士巡视区域明确,分管区域缩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2.2分管区域落实到班次和个人,明确各班工作职责,护士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减少差错事故发生。

3.2.3区域标识明确,整个输液大厅工作环境井然有序。

3.3明确药物的种类,规范药品使用及观察要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4分区输液,降低交叉感染。

3.5针对分区管理模式的开展,我科对下项目,从2011年至今,每月对50名患者,各区域10名患者,进行实施分区输液管理模式前后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见表1。

4讨论

4.1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

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证输注药物、剂量的准确。健全输液管理制度,从输液操作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2]。

4.2确实做好健康宣教,了解自我防护的知识

在进行输液全过程的宣教时,要做到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患者了解自我防护的知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3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环节规范化管理,提高优质护理服务

开展优质护理,规范护士行为,提高输液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鼓励护士积极参加专科护士学习,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环节管理,确保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吴卫兰.影响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0,11:197.

[2]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报,2007,14(10):26-28.

表1实施分区输液管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