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自然灾害

陈宇芝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中学教师陈宇芝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五九七农场中学教师高同英

课标要求及分析:

《自然灾害》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四节内容。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由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较难,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水平为了解、领悟,学习内容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及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分为三部分,自然灾害的概念、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的成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和破坏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有了基本的读图、析图能力,能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初步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学生了积累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劣势: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能力有待提高,课本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低,学生讨论、合作、表达方面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教材分析中指出:“核心知识是中国的洪涝灾害的成因”。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流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

播放云南普洱市景谷县6.6级地震视频。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认识各种灾害发生的规律和产生的原因,有利于防灾、减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从常见的自然灾害的新闻影像入手,引起学生最直观的反应,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学习新课(预设时间20分钟)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承转:通过刚才短片的观看,你能说出什么是自然灾害吗?

1、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和灾情(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

2、引导学生思考活动第1题。

3、指导学生读图2.46,了解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你还能说出哪些气象灾害?

4、我国的地质灾害有哪些?指导学生读图2.47

5、提问: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6、学生回答后总结:山区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易于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点评:此活动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读图、析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示自我、竖立自信。】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图2.48和图2.49,归纳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地质的分布特点(或主要分布地区)。(1)教师先以某种灾害为例,示范归纳其分布特点(或主要分布),然后由学生归纳其他灾害的分布特点。

(2)指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

3、为什么某类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某一地区?

(1)让学生阅读活动第2题对台风、干旱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原因的解释。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释。(2)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讨论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教师巡回点拨、提醒要运用学过的板块、地形、降水等知识。

(3)在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分布后,引导学生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地区分布广的特点。

4、启发引导:同一时间多地发生灾害、同一地区发生多种灾害、同一灾害多地区发生,这说明我国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国自然灾害还具有频繁发生的特点,这也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

5、指导学生思考活动第3题,理解一次原生自然灾害还会引发一种或多种次生自然灾害。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发,而且受灾严重。

6、播放一组重大自然灾害的视频,引导学生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特点。

【点评: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增强概括、归纳能力,达到本节课高潮。强化对灾害频发的认识,学会从多角度概括地理特点,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防灾减灾?

承转: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1、引导学生阅读图2.50-图2.52及图片说明,说出每幅图片展示的防灾减灾环节。

2、掌握常见的避灾方法;地震的预防,泥石流的预防。

3、播放避灾自救视频。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避灾的方法。

【点评:培养学生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了解适当的避灾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救常识,提高学生珍惜生命意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三、归纳总结(预设时间10分钟)

1、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认识各种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形成原因,有利于我们趋利避害。近年来,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点评:归纳知识点,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性。】

活动四、布置作业(预设时间5分钟)

1.思考:东部灾害带是我国重灾区的原因。

2.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针对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写一篇文章。

【点评:课外延伸作业,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将地理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总体点评:

1、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前后的联系及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体现出了地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2、以视频引入直观真实反映我国自然灾害的危害同时,更容易引发学生深思。引导学生深思防灾减灾的重要性,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3、本堂课的探究问题也正是本节课的难点——主要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并利用实物投影仪使原本存在于书本上的图片,直观形象起来,更便于分析讨论,利用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使静止的知识动起来。

4、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趣味中学习;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由现实中来,回到现实中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5、多媒体的适用恰到好处。通过视频、音频、地图以及景观图等的结合,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