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苏教版必修1与人教版必修1教学实践中的对比思考

/ 3

化学苏教版必修1与人教版必修1教学实践中的对比思考

何文俊

2009年从高三毕业班回新高一教学,发现化学教材从人教版必修1换成了苏教版必修1,在这一年的教学当中,我好好地对比了化学人教版必修1与苏教版必修1两本教材的体系,在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多数情况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决的。有很多不是很完善的地方。

一、不管是化学人教版必修1还是苏教版必修1都做了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接,各有优点,我觉得最好能在教学过程中稍微整理一下,便于后面的教学。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和游离态存在。所谓的游离态就是指元素处于单质的状态。新版的初中教材没有提游离态的概念,是高中很多地方要用到,所以最好能够较早的让学生知道游离态的含义。

2.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在人教版必修1的第三章开始出现,在讲解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并且要注意与两性氧化物的对比,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此部分内容在苏教版必修1的第一专题就出现了,在苏教版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知识讲解配合方程式的书写,我觉得能够达到在初中基础上的知识总结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相关化学性质。

3.正盐和酸式盐

初中书上提到了NaHCO3,只对与NaHCO3与H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做了要求,对于酸式盐的概念一个字都没有提。而在高中阶段酸式盐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在人教版必修1当中一直到“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那一节才出现NaHCO3,而且书上并没有NaHCO3和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额外补充。高中阶段对于酸式盐与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要求比较高。可以在补充的时候列举NaHSO3和NaHSO4与酸碱的反应,以及NaHSO4和NaHSO3、NaHCO3之间的化学反应。因为人教版必修1是把离子方程式在前面讲解的,所以可以直接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苏教版必修1当中可以在一开始物质的分类中补充介绍正盐和酸式盐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到“钠、镁及其化合物”再来介绍酸式盐的相关知识点。但是由于离子反应在这一单元当中才涉及到,所以NaHSO3和NaHSO4与酸碱的反应,以及NaHSO4和NaHSO3、NaHCO3之间的化学反应可以讲解,相关的离子反应要到离子反应讲完了才能讲解。

4.微粒的电子数:在物质的量的学习过程当中有计算微粒数的问题,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电子数,这时候要向学生讲明对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由此可以推出阴阳离子和分子的电子数的计算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微粒的电子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二、由于编写者从新课标出发,所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化学人教版必修1与苏教版必修1的章节顺序和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不完全一样。教学的时候总是让人有要额外补充的想法,如果通看全书,好好的思考一下可能处理起来会更好。

1、人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分类放到了第二章第一节当中,并且讲了分类有一定的依据,从分类方法上讲分为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主要从一个大方面对某个知识进行分类,然后分为很多小的方面。这样编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意识,最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高中的化学知识。而交叉分类法则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能力。感觉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走入对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概念的判断,我感觉概念不是重点,掌握分类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学中要举很多例子

苏教版必修1则是从一开始就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并没有提到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是通过很多分类的例子以达到初高中知识衔接,以及将一些知识加以总结升华的作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与人教版相比没有提到对同一问题的多元化思考,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对其中的一些例子进行再加工。感觉上苏教版必修1的知识体系让教师有一种难以过渡的感觉,人教版相对要好很多。

2、人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放在第一章的第二节,整体上还是采用了老教材的体系,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在一节中全部讲到位了,但是这样带来的弊端很有可能是学生要连续做好几天题目,学习可能处于一个单调的状态,而且这一段是高中计算的入门阶段,知识较为抽象,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有可能物质的量学生就掌握得很不好。

苏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分在了两个章节当中,虽然能够起到一个避免单调的作用,但是将溶液的配制和分析放入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这个专题有点牵强。

3、人教版必修1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放在了一开始。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离子以及粗盐提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初高中衔接的作用,并且能很自然的引出蒸馏和萃取等新的实验操作。

苏教版必修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放在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这个专题编排的体系和人教版必修1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对于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不如人教版必修1。

苏教版必修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这个专题中讲了几种常见物质的检验,感觉上对学生有点早了,是一个总结固然不错,但是经过积累后的总结会更好,感觉这方面人教版必修1要做得好一些。

4、苏教版必修1第一个专题当中有一个单元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而人教版必修1中是没有的,要在人教版必修2中才出现。但我个人认为苏教版必修1这样的编排对后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有好处。在这一节当中体现了电子的得失会引起化合价的变化,失去电子化合价要升高,得到电子化合价要降低,有这样的认识,会为后面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但是其中原子核的结构部分放在这里意义不大,在苏教版必修1中缺少前后联系,到了必修2,还是要再复习,这也许是我们对新教材的把握还没有到位。

5、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反应的处理:人教版必修1与苏教版必修1各有优缺点。

人教版必修1是将离子反应放在了一开始进行了讲解,只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作了要求,对强弱电解质没有作要求,放到了选修阶段来学习。我觉得这样处理的优点是:很好的把握了必修阶段的教学要求,非常基础;并且可以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能够一直运用离子反应方程式。

苏教版必修1则是将离子反应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介绍了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另外一部分是经过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以后介绍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方程式。我觉得这样处理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以后,再学习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方程式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不足的是很多离子反应要回头再讲,再认识。这样的要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人教版必修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处理也是一开始讲了大体的知识,以便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应用,主要是针对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后到了高三总结,会很容易把握其中的关键。但是很多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总是将很多高三总结的东西放到高一来讲,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要花很长时间来吸收,在后面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才有可能消化。因为他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积累不够,化合价变化的判断会很慢。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一点都没有提,我觉得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慢慢渗透配平的方法,对于新老师可能出现把握不好楼讲的情况。

苏教版必修1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样分成了两部分,在讲过了氯元素以后,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再经过一段课程以后,再讲了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如果不把书看完仔细推敲一下,很可能觉得很乱。我也看到很多老师将氧化还原反应还是放在一起讲了,这样就违背教材本身的出发点了。但是确实把一个系统的东西放到元素化合物的章节里讲也有那么一些不合适,这也需要教师自己加工了。

三、人教版必修1和苏教版必修1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章节的编排上和知识点上也有不同。虽然最后高考以考纲出发,但是很多时候一线教师还是补充了很多额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下面我就列举几个我看到的地方:

1、从整体上看人教版必修1是按照金属、非金属各一章。第三章金属分为三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合金材料。第四章非金属分为四节:硅、氯、硫和氮的氧化物、氨硫酸硝酸,知识体系编排注重了从简单到复杂,能够使同一类型的知识点能够对比。以让学生多掌握知识为主。

苏教版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分为了后面三个专题,知识体系编排时注重了同一元素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强调所学的元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过程。

2、氯元素的相关知识:

①与人教版必修1相比,苏教版必修1多讲了一个氯碱工业的化学方程式,感觉上这个方程式在高一讲,很可能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业水平测试又不考。

②与人教版必修1相比,苏教版必修1多讲了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这在人教版中是放在必修2中的,放在这里也有可取的地方,可以辅助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③苏教版必修1先讲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后讲性质的顺序有代商榷,我认为还是从新编排比较好。

3、苏教版必修1介绍了镁的制取和性质,而人教版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镁,只是在必修2中介绍了的提取。选修3中介绍了。镁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知识点都全了。

4、铝的知识:

①人教版必修1和苏教版必修1也不一样:人教版必修1铝的知识比较少,很能针对高一的基础知识。

②苏教版必修1比人教版必修1多讲了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但是感觉上把“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放在铝的知识前面讲好像不是很顺利,所以经过再三思考,我们还是先讲了铝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最后再讲如何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③苏教版必修1比人教版必修1多讲了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这样盐酸与偏铝酸钠溶液的反应顺利成章的就能写出来了,而不需要额外补充。

④苏教版必修1比人教版必修1多讲了铝热反应,而人教版是放到必修2中讲的,苏教版必修1没有要求做实验,觉得这一点是很好在教学的时候还是做了实验。

⑤苏教版必修1比人教版必修1少讲了铝片不管表面有没有氧化膜,加热后都不会产生滴下来的液体,是因为表面的氧化铝熔点远远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

5、铁、铜的知识:

①人教版必修1比苏教版必修1多讲了两个化学反应,一个是铁在高温下和水蒸气能够反应,另一个是氢氧化亚铁很容易变质,尤其是后者非常重要,我认为在教苏教版的时候一定要补充。

②人教版必修1和苏教版必修1都讲了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用铜与氯化铁反应,但是人教版必修1是放在书后面作业上的,没有放在正文里,让人觉得重点不突出。

6、硅的知识:人教版必修1把制取单质硅放在了书后面的作业上,而苏教版必修1则放在了正文中。

7、硫氮的知识:主要差别在于人教版必修1根本就没有工业制硫酸和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图,而苏教版必修1则保留了这两个流程图,那么就很可能造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挖掘过多的东西让学生记忆,尤其是以前教过老人教版的老师。

以上有关人教版必修1和苏教版必修1教学各方面的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不是非常全面,仅仅是本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还是要多思考,多看看教材,才能把握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