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观察

谢安

谢安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接收的重度痔疮患者65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0.2±3.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6.3±3.4)毫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4)天。患者治疗后症状分值相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3%。结论:为重度痔疮患者提供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有确切效果,且安全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关键词】外剥内扎术;重度痔疮;效果观察

引言

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指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以及肛管皮肤下静脉丛扩张以及屈曲而成的柔软静脉团。重度痔疮患者痔核脱出,且一般合并便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对于痔疮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以胶圈套扎、药物注射以及手术治疗等为主,然而大多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治疗效果各不相同。对于重度痔疮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重度痔疮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为此,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接收的65例重度痔疮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及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接收的重度痔疮患者65例为主要对象。男女患者分别为35例和30例。Z年龄23—65(平均年龄为44.3)岁。病程为3年到20年,平均病程为(8.45)年。所有入组者都经过尿常规检测、心电图诊断后确诊,纳入与《痔诊治暂行标准》中相关符合,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排除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心脑血管疾患和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根据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组间在性别、年龄等资料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条件。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观察组(改良外剥内扎术):常规给予患者骶部麻醉,并指导其取膀胱结石体位,待肛管得到松解后,为患者扩肛以完全显露痔疮、取适量消痔灵注射液依次对各个痔核进行注射,具体剂量视痔核大小而定.待痔核充分萎缩,选取组织钳对痔核进行钳夹,将“V”状切口定位于痔核基底位置,对患处增生组织、静脉团等进行分离,再将痔核准确切除,以回形缝合方式结扎,缝合线选7号线,同时剪掉痔核残端,完成后,若患者残余皮瓣偏大,需再次切除皮瓣再缝合,以缝合完毕创面有皮瓣完整覆盖为宜,对于痔核偏大者,可考虑多次剥离结扎,对于环状混合痔者,可在分段后依次进行手术。

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术):即在完全显露痔核后,直接选取组织钳对痔核进行钳夹,并通过“V”状切口将静脉团、增生组织等分离,再将痔核准确切除,通过7号缝合线对创口进行缝合结扎处理。

1.2.2术后处理术后当日控制不排大便,抗菌素预防感染。预防腹泻及便秘,每日中药坐浴2--3次,保持创面清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组织,缓解创面疼痛。每日换药并观察伤口两次,促进伤口愈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如切口渗血、便中带血、肛缘水肿、肛门分泌物及瘙痒等。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格式为(),组间数据比较应用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0.2±3.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6.3±3.4)毫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4)天。

治疗前后症状分值变化如下表所示:

表1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值变化(分)

时间例数疼痛出血坠胀水肿

治疗前652.6±0.22.5±1.02.4±1.22.4±0.5

治疗后651.1±0.21.5±0.21.6±1.10.8±0.4

可见,患者治疗后症状分值相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6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5例创缘水肿、4例肛周皮赘以及1例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5.3%(10/65)。

3讨论

痔疮在临床上并不罕见,目前,医学界及学术界对其发病原因已有初步认识,并一致认为固定肛垫韧带受损、断裂,造成肛垫位置偏移或脱垂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而且一旦病情进展至重度痔疮,可能有痔核脱出、频繁便血及肛门不适等临床表现,部分严重者甚至有继发贫血和嵌顿的危险.采取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孤立脱垂性痔疮有不错效果,但该术式的创口较大,术中通常会增加患者出血量,且治疗后疼痛较为剧烈,康复期较长,通常要4--5周左右。而采取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则可在尽量保留肛管及相关组织结构的同时,尽量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创口恢复时间,确保排便畅通,而且还可避免传统术式在对4个以上痔核处理时,易于发生“树桩”样组织的情况,对于预防肛门狭窄有很好作用。此次研究显示,6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0.2±3.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6.3±3.4)毫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4)天。患者治疗后症状分值相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5.3%。这与罗嗣亮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外剥内扎术对重度痔疮进行治疗,安全性高,且保留了肛门的完整性,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朱兴柏.外剥内扎术与PPH治疗重度痔疮临床效果对比[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1):10-11.

[2]罗嗣亮.外剥内扎内注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