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酮通络胶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 2

葛酮通络胶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谷万丹孙秀琪张忠娟邓慧心陈玉荣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摘要】目的:研究葛酮通络胶囊对颈动脉斑块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颈动脉斑块患者36例,给予葛酮通络胶囊治疗6个月,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IMT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经葛酮通络胶囊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能有效地缩小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

【关键词】葛酮通络胶囊;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彩超

【中图分类号】R54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330-01

颈动脉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位置表浅、容易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也是脑梗死的最重要的病因之一。葛酮通络胶囊的主要成分是葛根总黄酮,一些研究表明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体检中心就诊,经颈动脉超声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本着自愿原则,选择36人入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73.69±9.61)岁。入选标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IMT≥1.2mm为斑块,且颈动脉管腔狭窄率<70%。排除标准:1、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对葛酮通络胶囊过敏或有过敏性疾病者;3、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4、严重胃肠疾病或有胃肠手术史,可能影响药物吸收者;5、有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或心力衰竭者;6、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7、曾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于颈动脉区行放射性治疗者;8、斑块内出血患者。

1.2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葛酮通络胶囊500mg/次,一日2次口服,连续服用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并记录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斑块面积计算方法:分别测量每个斑块的3条直径,选择其中数值较大的两条径线相乘计算斑块面积,同一患者有数个斑块时取其平均值。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c±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连续口服葛酮通络胶囊6月后,患者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而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病等密切相关【4】。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动脉的内膜为最早累及的部位【5】。首先是IMT增厚,内膜面粗糙,逐渐形成斑块。颈动脉位置表浅,超声检查干扰小。颈动脉彩超检查具有直观、简便易行、快捷、可重复性强等特点,可以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的内部结构改变情况,还可观察颈动脉的血流信号,早期发现并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大小及性质。对于早期诊断、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葛酮通络胶囊的主要成分是葛根总黄酮,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中提取纯化并制剂成型,包含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大豆素、大豆甙等多种黄酮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葛酮通络胶囊具有一定的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6]、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7]、升高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调节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8]、阻断β受体和α受体[9]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作用[10],另据研究葛根总黄酮对血脂、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均有作用,从而加强了它的抗As作用。

本研究从临床角度证实了葛酮通络胶囊对动脉硬化的作用有效,这与上述的一些实验结果相吻合,为其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提供了依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大样本数量。

参考文献:

[1]武迎,王绿娅,张慧信,等.葛根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317-320.

[2]禹志领,等.葛根总黄酮对血液粘度、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中药材,1997,20:468-469.

[3]刘春洁,张茁.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438-440.

[4]SpenceJD,CoatesV,LiH,etal.Effectsofintensivemedicalthera-pyonmicroemboliandcardiovascularriskinasymptomaticcarotidstenosis[J].ArchNeurol,2010,67(16):180-186.

[5]吕翠,高波,亓勤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18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7(10):1060-1062.

[6]李永红,李志强,李震海,李琰,董果雄.葛根素对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后血小板活化及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mRNA变化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5):369-372

[7]朱智彤,姚智,李会强,娄建石,卢奕.葛根素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2,33(4):343-346

[8]高尔,王金红,李洪军,等.乳化葛根素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清NO及PGI2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1,23(1):1-3

[9]刘强,詹丽芬,李智,等.葛根素对大鼠豚鼠主动脉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6):401-403

[10]刘舒,韩静,王绿娅.黄酮、异黄酮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最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