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陈雨欣1黄妍2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古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在当下,我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中都存在很多古建筑。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在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大兴土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古建筑的破坏。本研究对当下古建筑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面阐述了古建筑的保护、发展以及创新,希望能对我国古建筑的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保护;数字化技术;创新

1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1.1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建筑是记录与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风格体系与西方建筑的大不相同,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建筑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体系,更加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对于我国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古建筑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国作为当下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古建筑见证着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弱小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的蜕变[1]。由此可见,中国古建筑作为与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写照。

1.3古建筑促进当代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当下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之下,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活动的重心。而古建筑作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风格独特的古建筑能够使地方的旅游业得到发展与提升,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人们通过对古建筑的探访去重温历史,了解古人的生活。所以,古建筑不仅仅作为当代人的娱乐场所,更是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1-3]。

2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

2.1大众普遍缺乏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之一,保护古建筑也是当下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但是,当下公民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足,甚至存在为了一时乐趣破坏古建筑的行为。此外,古建筑的内部设施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标准,许多人对古建筑的内部进行了翻新与改造,增强了建筑的实用性。

2.2古建筑的改造趋于表面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古建筑都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大部分的改造都仅仅局限于古建筑的外观表面与周围环境,但是进入到古建筑内部中,只剩下钢筋水泥抹灰,充斥着现代化的气息。破坏了古建筑的古风古韵,使得整个古建筑不伦不类毫无特色可言。

2.3缺乏消防设施

中国古建筑的建造材料大部分为木材,但是木材具有易燃性的缺点,一旦被点燃,会造成连片的火灾,难以扑灭。然而在当下的古建筑中消防设备的数量较少,分布不均,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更新。因此,当古建筑发生火灾时,这些消防设备大多无法使用[4]。

3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中国古建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与腐蚀,使古建筑本身的承载能力大大减弱,如果不及时对古建筑进行修复,那么这些古建筑极有可能出现倒塌的现象。在对古建筑进行修复时,应先对其时代历史与建筑特色,在了解古建筑原有结构的同时,通过现代科技采用有机材料还原古建筑的原貌,保证减少建筑被自然侵蚀的修复质量。

4古建筑的保护策略

4.1加强保护古建筑的思想宣传

只有提高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才能做到真正地使中国古建筑继承与弘扬下去。因此,我国应当加强对保护古建筑的思想宣传,以此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使人们积极地加入到保护古建筑的队伍中来。

4.2注重古建筑的消防工作

在古建筑的保护中,注重消防工作才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保护作用,以此降低火灾的发生概率,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古建筑的破坏。因此,应当注重对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定期检查电源与消防器材的完整。

4.3培养保护古建筑的专业人才

我国现阶段保护古建筑不成熟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保护古建筑的专业人才,当前的古建筑管理人员普遍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理论知识。目前大部分都倾向于土木工程于建筑设计方面的课程,而古建筑保护的专业寥寥无几,就算存在相关专业,报名的人也屈指可数。因此,国家应当增加对培养保护古建筑的专业人才的号召与鼓励,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古建筑的保护事业当中。

5数字化技术对古建筑文化进行重构

数字化技术对古建筑文化的重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古建筑进行修复,在有效的保护古建筑遗迹的同时,还能够推动古建筑的创新与发展。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能推动人们对古建筑的了解,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古建筑,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同时,数字化技术与艺术领域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古建筑文化在架构、传播及形式上的变化,促进古建筑艺术形态多元化的发展。

6中国古建筑的创新举措

保护中国古建筑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保持建筑的原貌,而应该在满足人们一定需求的基础上对古建筑的保护进行创新与发展,才能避免未来千城一面的尴尬处境。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古建筑与周围环境,在保留建筑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增进游人对该建筑的了解。也可以设立传统古建筑旅游街区,集中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同时,更增加游人对传统古建筑的体验感,从而实现对古建筑的创新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DmytroDizhur,MartaGiaretton,IvanGiongo,KevinQ.Walsh,JasonM.Ingham.MaterialpropertytestingfortherefurbishmentofahistoricURMbuildinginYangon,Myanmar[J].JournalofBuildingEngineering,2019,26.

[2]夏岚.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意义及措施分析[J].产与保护研究.2016(6).

[3]宋佳益.保护古建筑与古环境艺术,让城市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J].中外建筑,2019(07):26-27.

[4]刘咏松.徽州古建筑砖雕艺术之美[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6):13-15+25.

作者简介:陈雨欣(2000—),女,福建南平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Email:10715695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