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监督的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医疗卫生监督的现状与对策

贾红梅1贾小梅2(通讯作者)

(1太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山西太原030001)(2太原市清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太原030400)

【摘要】医疗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医疗卫生工作,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依法对医疗机构和卫生技术人员遵守医疗管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执法活动,医疗卫生监督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改善社会公共卫生状况,提高社会卫生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问题,而且关系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作者通过对医疗卫生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医疗卫生监督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对策,为今后制定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医疗卫生;卫生监督;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392-01

1.医疗卫生监督的现状

1.1医疗卫生监督体制不健全

第一,权责不相称。现行《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主体为卫生行政机关,卫生监督机构没有独立的执法权,只能代表卫生行政机关行使执法权。这种改革一方面会造成卫生行政机关的有权无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卫生监督机构的有责无权;第二,能力与任务不对等,内外监管不一致。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社康及社区服务中心由政府办、非营利性、卫计局管理,受管理体制的影响,这些监督对象是本系统的单位和人员,关系网错综复杂,人情压力重重。容易出现执法不严、监督不力;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自管自的监督模式从执法的力度和执法公正角度也存在一定“折扣”,而对个体诊所等营利性医疗机构则容易出现监管严、处罚多、处罚重的现象。

1.2医疗卫生监督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医疗卫生监督问题,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监督的投入。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监督的投入仍然十分有限,医疗卫生监督的投入不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用房短缺,并且现有业务用房往往比较破旧,面积较小,不能满足医疗卫生监督的需要。经调查,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业务用房十分陈旧,房间设施落后,功能不足,需要改造。二是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装备短缺,包括执法车辆、检测设备和取证工具等执法装备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1.3卫生监督人员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监督人员队伍建设十分滞后,影响了医疗卫生监督效果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医疗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受编制的限制,农村中卫生监督人员的总量不足,无法满足卫生监督的需要。同时,医疗卫生监督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现有卫生监督人员多是由以前的卫生防疫站人员构成。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卫生防疫站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准人要求较低,造成现阶段卫生监督人员的学历、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出现普遍不足的状况。二是医疗卫生监督人员待遇差,人才流失严重。与城市相比,部分地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本身就较为艰辛,再加上医疗卫生监督人员的待遇较差,这就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卫生监督人才,并容易造成现有卫生监督人才的流失。

2.改善医疗卫生监督现状对策

2.1完善医疗卫生监督体制,增加投入

第一,无证行医发生事故等问题,主要是非法行医本人的责任,作为监督执法者,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不能上升到法律责任(玩忽职守、渎职失职的除外)。因此对一些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致使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按照要求已经履行医疗服务监督职责的;无证行医者违法行为已经被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活动,因当事人拒不执行监督管理指令等情形的,应制定规定或条款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对此不承担责任。同时也应考虑到医疗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尤其是县区级医疗卫生监督员)在查抄非法行医等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职业风险,因此应为医疗监督执法人员建立实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其次,各级政府机构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认识到医疗卫生监督体系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卫生监督的投人和财政支持力度,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的县级财政要给予卫生监督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中央财政要在对地区实际情况进行核实的基础上。而从长期来看,要建立医疗卫生监督持续投入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对医疗卫生监督的投入。各级政府机构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将医疗卫生监督的投入主体、投入力度等因素可量化的确定下来,为医疗卫生监管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2.2社会监督作用

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工作细致琐碎的特点,其触角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做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除了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监督机构外,还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为医疗卫生监督提供支持。例如传染病防治不是一个部门的力量能完成的,要充分发挥媒体、学校、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团体的力量,共同来做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

2.3建立强有力的医疗卫生执法队伍

医疗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整个监督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和工作效率。建议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有关规定》,增加必要的编制、增加专业人员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高学历专职医疗卫生监督员或吸纳法律等相关专业人员,以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配备专项经费、执法监督取证设备。还要转变培训模式,要注重实效、注重实操、注重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向“以案说法、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网络培训”等方式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将学员的理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结束语

总之,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卫生监督已作为整个卫生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对医疗卫生监督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医疗卫生监督的突出问题,探讨医疗监督模式,希望能为促进医疗卫生监督长效、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杨丹.四川省都江堰市卫生监督协管制度执行的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2]石宏志.厦门市海沧区基层医疗质量监督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3]贾馨璐.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沈阳市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D].辽宁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