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分析徐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分析徐欣

徐欣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因此建筑的安全性能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建筑没有足够的安全性能,便会危及到人们的安全,从而严重地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建筑的安全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1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提高建筑安全的必要性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将会给建筑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相对于底层建筑来说,高层和超高层的危害更大,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要不断地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建筑的安全性。此外,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型建筑施工材料的问世,这些新材料的具体性能和使用范围都各不相同,相关的施工经验也比较少,如果选用新型材料不合理,也将会危及建筑的安全性,因此,无论是从设计的角度还是从材料的选型来看,不断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现状分析

2.1缺乏对安全材料的重点设计

有部分的设计人员过于注重企业利益,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安全材料的设计,过分的节约材料,未重视建筑质量及其安全性能,从而直接导致了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不过关,达不到标准的抗震要求,安全性能缺乏。建筑质量降低,钢筋使用量与实际情况不符。

2.2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逐渐兴起和发展,建筑设计人员也不断增多,但设计者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有很多设计者由于经验不足、不够专业,使其建筑设计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如一些实际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专业技能差,可能就无法达到受力的要求,从而导致差强人意的事出现。例如,建筑物楼梯、电梯设计不合理,消防疏散通道不便利,就存在着防火等问题。还有一些可能因为用料、装修不符合而造成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太重于形式化,只顾外表美观,最终导致质量安全的隐患。

2.3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

部分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较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导致抗震能力较差的原因较多,如对建筑抗震认知不全面、结构设计不合理、采用方案不当等等。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筑抗震认识不全面,导致其认为抗震只是抵抗地震,将地震灾害与建筑施工放在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能力。在实际的建筑建构设计中,部分建筑设计单位对建筑抗震性的设计仍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设计人员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认识不够透彻,设计建筑机构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导致设计完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受到影响。在抗震设计中,合理的建筑布置是极为关键的步骤,建筑布置不合理会破坏建筑结构的抗侧力系统的对称性,造成建筑物结构呈不规则排布,导致地震地面运动会首先破坏建筑物结构的薄弱部位,进而破坏整个建筑物结构。

3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策略

3.1强化监督,构建建筑结构安全设计规范

(1)一方面,建立严格的建筑图纸审核监督制度。审核人员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总平面图、剖面图和细节部分进行全面具体的监督和审核。设计人员也应积极的配合,并且大力支持检测部门监督、检查的工作。一方面,又要建立对工程材料的审核监督机制,施工材料直接关系着建筑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一定要严肃对待。对每一种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测,质量要过关,在材料的数量上也要按照标准严格要求。此外,对施工过程严密监控,要与施工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最好让设计的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亲自监督,若有不同建议,可根据设计图进行探讨,达到最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2)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审核结构设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还要审核其资质,做好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管理,认真审查,严格对待,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设计,进行惩罚,并且给予专业的指导,督促改正。(3)可从立法入手,将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列入其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的标准和规定。为监督的工作做好依据,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建筑物安全性的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总之,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全方位的监督,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质量,使结构设计安全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3.2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时期下,相关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建筑的安全性作为主要考虑,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相应的操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文化水平,认清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设计的建筑结构符合抗震要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计算建筑物的抗震指数,使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从而给予用户以安全保障。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主要应用技术,积极借助计算机程序的功能和内容来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此方式大大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3.3创新设计技术,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为提高建筑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设计技术,同时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应不断创新设计技术,和计算机程序员共同开发精密的设计软件,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建筑物的安全性。此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还应不断创新建筑结构设计的模式,基于工程概念设计,符合工程本质,总体控制设计对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设计人员应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3.4严格把握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使结构的设计具有安全性能,投资成本在合理的范围内,那么就有必要从两方面着手进行研究:一方面是要慎重计算各个构件的承重荷载,比如结构件本身的荷载、风压荷载和雪压荷载等聚集在一起对建筑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要谨慎地研究结构部件抵抗这些荷载的内在应力。此外,对于外来变形和约束变形的研究也同样重要,结构部件的承载能力是结构部件进行受力计算的基本依据,同时要结合建筑施工的质量,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能。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建筑行业相关的规程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建筑结构设计初步完成后,不能马上交给现场进行施工,而是要根据相应的校核流程,逐级对设计方案进行校核、审核,如果发现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要对原方案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并再次进行校审流程,直到设计方案完全无误后才能进行施工。

4结语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正确认识结构设计工作对建筑整体安全性的重要性,在设计中要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严格的校审流程,设计出最佳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同时还需要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紧密配合,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能够顺利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张亮亮.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山西建筑,2017(16):39-39.

[2]彭霞锋.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安全性能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7(16):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