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例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258例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及护理

程瑞莲1禹继敏2颜美霞1

程瑞莲1禹继敏2颜美霞1

1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3;2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5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监测。结果在各类心律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为最多见,约69%,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3.7%,室性早搏32.9%,心房纤颤5.8%,室性心动过速8.9%,右束支阻滞4.2%,停搏4.3%,其他心律失常有交界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地依据,可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或高血压性心脏病,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时,还会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或内分泌失调,老年患者心肌及传导系统有退行性病变、纤维化、心肌顺应性降低,加之老年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心肌缺血可至心律失常;尤其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由于心脑反射,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时多种心律失常常同时并存,大大增加了老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因此,根据动态心电图的结果做好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估、宣教,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对降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并发症有非常明显的意义。现将我院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住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58例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65岁以上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58例

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63例,女性95例,冠心病167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高血压54例,肺心病9例,心肌病8例,风心病5例,安置永久性起搏器3例,患者在入院时常规做心电图,随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的性质。

2.结果

258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心律失常的结果:房性早搏178例,短阵房速87例,室性早搏85例,短阵室速23例,心房纤颤15例,窦性停搏11例,Ⅱ房室传导阻滞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植人心脏永久起搏器3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表1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例数对比(n=258)

3.护理

3.1心理评估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常有焦虑、紧张心理,担心预后以及出院后复发的紧急处理和预防等,护士应安慰患者,主动给予关心,询问不适,另外要做好健康宣教,给予心脏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过程,使患者能消除焦虑、紧张心理,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有利于患者心理放松。

3.2保持合适的体位嘱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应当考虑到心律失常的发作,此时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的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使不适感加重[1]。

3.3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动态心电图报告,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如偶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偶发室性早搏等情况,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高血压病史或脑卒中患者尽量按照地中海饮食进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有窦性停搏、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活动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待病情缓解或稳定后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活动。

3.4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速度一般在5-15分钟内注完(腺苷除外),尽量使用那个输液泵准确控制速度;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患者心率、节律、P-R间期、QT间期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要勤观察输液侧肢体,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同时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测心率的方法、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副作用的常规知识。

3.5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3.5.1受伤和猝死是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潜在并发症,对老年性心律失常患者,应先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

3.5.2对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启动应急抢救标准化流程,配合抢救如建立静脉通道,心率显著缓慢的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配合医生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或心脏电复律。一旦发生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猝死的表现如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等抢救。

3.5.3对有头晕、晕厥发作、曾经有跌倒病史、动态心电图报告有长间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嘱患者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发生;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避免跌伤。

总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可以及时发现,为临床早期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临床评估无痛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在赵丽君[3]、李博[4]的报道中也认同动态心电图可以在患者自然生活状态下,对其进行连续24h或更长时间的全面记录,这些均是常规心电图所不能记录和反映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其检出结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针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本组25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凡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危险因素的,均进行了积极的相关处理,其中有3例急诊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68例进行了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有潜在危险因素的,我们通过充分的评估制定了严密的病情观察、服药宣教及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P145

[2]侯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6-177

[3]赵丽君.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96-97

[4]李博.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141-142